Page 237 - 环境监测技术理论研究与探析
P. 237
第八章 生态环境评价
格按照流程进行操作,建立完善的检测、复检、抽查、同步检测体系,并且加强
工作监督和质量管理,以认真、负责的态度确保检测工作的及时性、真实性和有
效性。
(五)实施可行的采样方法进行全程质量控制
工作人员在执行环境污染的监控工作时,需要对现场污染物的污染情况、排
放情况进行细致了解和分析,选择合适的样品采集时间进行多次的样品采集,从
而降低检测结果的误差。
(六)提升监测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为了提升监测工作人员的实验能力,保证样品实验分析结果的正确性,监
测人员应该明确自身的职责所在,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学习、更新专业技术知
识,扎实基础业务能力和实操能力,并定期参加相关的业务培训,成为业务精
炼、素质高尚、能力强悍、管理严格的综合能力过硬的优秀从业人员。另外对于
样品的检测数据,实验室本身的仪器设备、操作条件和操作环境等也会对其有一
定的影响,所以实验室内部一定保持非常好的卫生状况,封闭性空间也要做到无
任何泄露,对于送排风、防水防火及相关化学物品也要加强管理,排查一切安全
隐患。
三、监测数据的相关联性
(一)统计规律分析
统计规律分析是基于数理统计、模糊数学方法、数学物理方程等相关方法对
环境空气监测数据进行规律性评价、分析和解释。
(二)合理性分析
两个或多个监测数据存在固定的联系,合理性分析技术是在这个理论上实现
的。对于特定环境空气监测数据的分析,使用该方法的首要前提是必须结合多种
环境条件和特定污染参数的各种因素,进行准确、合理的分析。准确性和有效性
由各个环境的各种要素相互影响,同时对这部分影响进行合理、科学、有效的评
价和分析,更好地获取环境空气监测的相应数据。无论采用哪种方法,环境空气
质量监测数据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正、负相关性,可以确定各种条件下相关数据之
间的相关性。
·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