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35 - 环境监测技术理论研究与探析
P. 235

第八章  生态环境评价



             境保护措施。

                 一、环境监测数据质量要求


                 环境监测工作的本质是在疑似污染区对环境中目标区域进行样品采集,并进
             行系统的分析处理,得到完整正确的信息后向有关部门传达,相关部门依据环境
             检测数据、针对污染物制定有效可行的防护和治理措施。
                 (一)突出数据的代表性

                 由于区域内环境污染物分布不均,监测人员需要考虑采集样品的分布情况。
             对于收集工作,工作人员需要注意以下四点:
                 ①对于采集时间要进行合理安排,同时为了使检测结果具有代表性,还应该
             进行样品的多点收集。

                 ②选择合适的样品、存储容器和运输方法,确保运输时不会出现意外情况。
                 ③关注样品周围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和人类环境的监测。
                 ④收集工作属于企业或者政府组织的,应当由负责人签名,突出数据的代
             表性。

                 (二)提高数据准确度
                 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监测人员要时刻坚定“实事求是”这一原则,并且要
             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保持热情饱满的工作状态,还要从自身做起,不断提升自
             己的业务技能熟练程度,丰富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为获取准确的数据奠定坚实

             的基础;在实际的环境监测过程中,要采用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确保合适的实
             验条件。
                 (三)确保数据精度
                 在环境监测工作中数据的精度可以体现出检测、分析方法的误差率,简而言

             之数据的误差越大就代表精度越低,监测人员需要注意以下四点来确保检测数据
             的准确性:
                 ①在实验条件、实验方法一样的情况下,对样品进行不同批次检测。
                 ②对各种样品的浓度进行分析,采用演示方法分析检测的数据。

                 ③为了增加检测的准确度可以进行多次检验,定期分批检测采集的样品。
                 ④采用各种测量方法,保证采集样品的精度。





                                                                                 ·223·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