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40 - 环境监测技术理论研究与探析
P. 240

环境监测技术理论研究与探析



            合评价时,张美华等研究人员则采用层次分析方法,将六大景区生态环境影响因
            素进行层层剖析,化繁为简,最终得到六大景区的环境综合评价结果。目前,层
            次分析方法在综合评价环境中的复杂影响因素方面逐步凸显自身优势,其应用前

            景良好。


                       第四节  数据组极限值和异常值判定的方法



                环境监测作为“环境保护的眼睛”,在我国环境保护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
            作用。环境监测的重要性在于提供科学准确的环境监测数据,便于环境评价、管
            理以及规划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准确的监测数据是环境监测的立身之本,由于
            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受现场采样、样品保存和运输、样品制备、实验室分析等

            多个环节、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实际监测中经常会出现监测结果异常,严重时甚
            至干扰后续管理决策。为了确保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需要对异常监测数据及
            时进行判定和处理。


                一、异常监测数据的判定

                (一)异常监测数据的类型
                环境监测异常数据主要指数据反映的内容与实际情况不符,具有较大差异,
            超出一般规定范围的数据。

                1. 离群数据
                是指与多次监测的平均值或历史大量日常监测数据具有很大差距,无法反映
            实际情况的异常数据。根据统计学中规定,一组测定值中与平均值偏差超过 2 倍
            标准差的测定值就是异常数据。例如,污染源废气或废水监测时,连续监测 4 次,

            某一次测定的值明显低于或高于其他几次测定的结果均值。再如,地表水或环境
            空气质量监测时,存在同一断面或点位的监测值与历史同期数据差异很大而原因
            不明的情况。
                2. 不合理的数据

                主要是指监测结果与正常逻辑不相符的数据。例如,废气监测时,相关联的
            监测因子的监测结果不合理,如表征恶臭的综合指标臭气浓度较低,特征因子氨
            气、硫化氢等恶臭类物质监测结果反而较高,或者相反;废气中,表征一类有机



            ·228·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