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7 - 环境监测技术理论研究与探析
P. 27
第一章 生态环境监测的发展背景研究
定期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与排障,部分设备因年久失修会在监测过程中出现故障,
影响环境监测工作的连续性。
(四)环境监测方案制定缺乏科学性
制定监测方案是环境监测工作开展的前端环节,需要环境监测人员根据实际
需求、遵循技术性与经济性相统一的原则做好监测计划。部分监测人员在制定计
划时以主观经验为驱动,为降低监测成本省略部分污染物的监测环节,导致环境
监测不全面。同时,部分监测人员在设置频率监测点时,没有充分考虑国家的相
关规定与实际监测需求,导致频率监测点设置不科学,监测计划与实际的情况出
入较大。此外,部分环境监测方案中没有体现对监测因子的检测,监测点较为模
糊,整体监测方案可靠性较低,无法真实评估环境质量。
(五)环境监测人员技能及素养偏低
监测人员专业技能、职业态度及工作方式等个人素养将直接影响环境监测的
质效。环境监测工作任务繁重,工作环境恶劣,当前从事环境监测工作并具有高
素质、高技能的专业型、复合型人才匮乏,导致环境监测缺乏人力资源。同时,
环境监测工作通常由监测小组合作完成,部分人员职业精神及道德水平较低,在
工作中会出现责任推诿、工作懈怠等现象,严重影响环境监测的质量。此外,有
的监测人员专业能力有限,无法达到新时代环境监测工作的新要求,不能利用新
型监测技术优化工作流程,导致监测工作效率较低。
三、提高生态环境监测工作质效的措施
(一)正确识别影响现场采样的因素,促进现场采样工作精细化
影响环境监测现场采样的因素主要包括自然环境、采样地点及频率选择、样
本容器等,环境监测人员需要正确识别上述因素,采取相应的消除影响措施。例
如,在土样采集时,需要根据采样点的地质条件确定固体废料及土壤样本,在多
个区域进行采样,并反复验证样本的各项参数。同时,监测人员需要正确处理现
场采样的细节问题。例如,在大气采样中,需要选择质量好、密封性强、清洁的
样本容器,将样本保存在避光且温度适宜的环境中,尽量避免样本的动态变化。
(二)构建环境监测数据共享型平台,增强环境监测部门协同性
构建环境监测数据共享型平台需要运用大数据、数据挖掘等技术建立监测数
据库,其中包括各地区环境质量评估数据、各地区污染情况数据、采集时间数据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