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6 - 环境监测技术理论研究与探析
P. 26
环境监测技术理论研究与探析
七十多个,声音监测三百多个,土壤监测四百多个。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使得信息技术越来越先进,其主要应用包括综合指数法、综合评估法等。信息技
术在不断的实践和发展过程中,打破传统思想束缚和限制,敢于突破,不断创新,
充分利用地表水、空气等进行相应的科学化评价,从而创造最适宜发展的新模式,
为后续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当前环境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环境监测现场采样工作不细致
采样监测是水环境及大气环境监测中常用的方式,监测人员在现场采集水体
或空气样本,通过实验室分析水体及空气质量,发现潜在的污染隐患。当前现场
采样工作存在不细致的问题:其一,现场采样不全面,以空气采样为例,空气污
染来源较为复杂,包括有组织及无组织排放,当前部分监测人员只针对有组织排
放进行采样,而对于无组织排放则缺乏可靠的采样方式。其二,现场采样计划不
足。部分环境监测人员在现场采样工作前没有对采集频率、采样地点、样本要求
等进行统一的规划,导致采样监测与现场监测结果出现较大的偏差。
(二)环境监测分析标准缺乏统一性
环境监测工作涉及范围广泛、业务结构复杂,需要多个部门的协同与合作。
由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不同部门在环境监测中分工不同,导致各地
区环境监测结果有所差距。例如,在水质监测中,监测方法有十余种,各地区只
能根据现有的监测条件开展水质监测工作,而不同监测方式会引发不同的误差,
这也导致即使针对同一水质也会出现多个监测结果的现象。此外,部分部门的环
境监测标准比较落后,在实际开展工作时无法准确对监测工作进行指导,加上各
部门之间的配合存在一定问题,综合导致我国目前的监测水平比较低。
(三)环境监测技术及设备更新缓慢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环境监测所需的技术与设备也呈现出革
新的趋势。当前我国环境监测技术及设备更新缓慢:一是自动环境监测系统不健
全,虽然初步实现了环境监测信息的自动化采集,但数据缺乏互联互通性,导致
环境监测各部门之间协同能力不足;二是环境监测技术及设备落后、老旧,尤其
是实验室的相关配置难以满足环境监测的实际需求,不能进行精细化监测,导致
环境监测难以反映真实的环境质量;三是环境监测设备维护及保养不到位,没有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