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 - 环境监测技术理论研究与探析
P. 21
第一章 生态环境监测的发展背景研究
(二)科学处理突发性环境污染
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必须具备科学应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的能力。突
发性环境污染往往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猝不及防,生态环境安全受到影响。一旦
发生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污染面积会迅速蔓延,区域性控制难度大,如果蔓延
开必然会对环境安全与社会发展带来威胁,造成巨大损失。环境监测能力建设为
应对突发性环境污染创造了有利条件,并且从多方面提升了生态环境保护应急处
理能力,针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能够及时明确应对方向,制定应对方案,随时
观察环境污染处理情况,灵活调整策略等。例如,智能环境监测系统的运行搭配
先进监测技术与自动化预警系统,能够第一时间为环境保护工作人员提供准确数
据,抓住应对先机,实时发布环境污染现场情况,并针对现场污染处理新情况对
相关措施进行灵活调整。利用环境监测技术可迅速锁定污染源头并及时采取处理
措施,全方位提高生态环境保护与突发环境污染应对能力。
(三)环境监测为法律条款落实提供依据
对于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建设来讲,不仅对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作用,同时
更是环境保护法律条款落实与法律量刑的关键依据。生态环境是全人类生存的重
要条件,若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环境污染问题持续加剧,必然会威胁到人们
的生存健康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问题始终是全球研究与关注的焦点,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与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大,国家针对环境保护的相关
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也在持续完善。尤其是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落实,与生态环
境保护以及环境污染治理息息相关。近些年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已顺利进入完
善阶段,特别是法律管理约束力的增强,对社会各行各业环境保护策略的实施提
供了引导,对严重违反生态环境保护法律的行为予以严厉处罚,根据环境监测情
况对企业、个体等实施的环境污染行为进行合理的法律量刑,以此提高各行业与
个人的警惕性,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法律约束助力。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