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3 - 环境监测技术理论研究与探析
P. 23

第一章  生态环境监测的发展背景研究



             环境中的遗传毒性作出判断,从而提前预测出环境中致癌物质的含量。结合国外
             水生生物 DNA 加合物的研究结果可知,水生生物中鱼类对致癌物较为敏感,利
             用水生生物 DNA 加合物检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直接对水环境的致癌物质进行有

             效指示,因此该种方法是对致癌物检测和筛查的最科学、高效、理想的方式,因
             而可以作为海洋环境监测的标记物。
                 DNA 链能够在正常环境中进行自我检查和修复,一旦受到外界环境污染物
             的严重影响就会出现断裂现象,因而要结合 DNA 链断裂作为相应标记物,再利

             用其进行环境污染监测。其中,DNA 链断裂的主要检测方法有碱性解旋法、单
             细胞微凝胶电泳技术以及微核测定法等。碱性解旋法操作简单而且能够反映环境
             中的多种遗传毒性物质对 DNA 的损伤,适用于海洋环境监测的评价,并且现阶
             段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海星、鲽、鲑以及牡蛎等 DNA 完整性的分析中。单细胞微

             凝胶电泳技术又称为彗星实验,其被广泛应用于生物 DNA 损伤研究方面,特别
             是鱼类和无脊椎动物的 DNA 损伤领域,在这一过程中其已经取得了较高的成效。
             微核测定法主要通过细胞质内的额外核小体问题的出现来评判有害物质存在的试
             验方法,主要用于指示海洋环境污染造成的细胞遗传损伤和淡水环境的遗传毒性

             检测。目前我国已经成功将微核试验应用于对南海水质的监测中,在国外也有科
             学家将其应用于对地中海海域贻贝不同类型的细胞对遗传毒物的敏感程度、波罗
             的海油港区中的油类污染物对甲壳类动物的毒害效应的研究中。
                 (2)蛋白分子标记物技术

                 将环境中的污染物和生物体内蛋白质相互结合会产生一定反应,其对生物体
             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与此同时,对生物体内相应基因的表达产生抑制,进而影
             响生物体内蛋白质的含量。所以,可以充分发挥生物体内蛋白质的优势和作用,
             将其作为有害物质的生物标记物,并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之中。

                 如乙酰胆碱酯酶检测技术已经成功地将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抑制作为鱼类有
             机磷农药中毒的诊断工具;利用金属硫蛋白检测技术,通过用贻贝体内的金属硫
             蛋白来监测海洋环境中的金属污染;利用热休克蛋白的检测技术将小分子 HSP60
             的表达作为检测海洋无脊椎动物遭受环境威胁的重要指标。

                 2.PCR 技术
                 PCR 技术是一种用于放大扩增特定 DNA 片段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相当于生
             物体外的特殊 DNA 复制。PCR 技术具备准确性与便捷性,最重要的是能够让核



                                                                                  ·11·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