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 - 环境监测技术理论研究与探析
P. 19
第一章 生态环境监测的发展背景研究
第二节 生态环境监测的重要性
一、生态环境监测类型与特点
(一)生态环境监测类型
1. 宏观生态监测
即对大范围生态系统开展全面科学监测,以整个区域为主,以此作为监测整
体来监测全过程,其中涉及不同类型的技术,如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系统等。宏
观生态控制以图形形式为主作出直观展示,利用专业图片,与自然地图进行系统
对比,以作出科学评价。
2. 微观生态监测
即对小范围生态系统开展重点科学监测,以生态因素对人类活动造成的影响
为具体研究内容,开展全面观察与科学监测。其主要监测内容是:其一,污染性
生态监测。以农业生产与化工生产为主,以农药与废水为主要内容,对此开展科
学监测。其二,对感染性因素开展科学监测。以人类生活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情况
为主,展开系统分析与科学研究。其三,治理性质的生态监测。以生态环境恢复
为主,对涉及的对象开展科学监测,运用科学合理的措施,对此做出有效治理与
严格控制。
(二)生态环境监测的特点
生态环境监测具有综合性,涉及众多学科知识内容,因为生态环境变化是漫
长而复杂的过程,所以生态环境即便获得了有效治理与明显改善,调节和平衡同
样需要历经漫长的时间,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生态环境监测具有长期性的特点,
应基于对生态环境变化的科学监测,对变化趋势、发展形势作出科学系统的分析。
生态环境监测具有复杂性的特点,相关监测过程、人为因素和环境因素都会对此
产生一定的影响。生态环境监测具有分散性的特点,相关监测过程,空间、时间
跨度较大,监测站分布也有较大的距离。
二、生态环境监测的技术方法和指标建立原则
(一)生态环境监测的技术方法
生态环境监测技术方法是对现代化科学仪器设备的合理有效运用,对生态系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