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6 - 业财融合背景下会计信息化研究
P. 136
业财融合背景下会计信息化研究
篡改,组织的财产可能遭受损失,会计记录就无准确可言。因此,系统开发人员
与系统操作人员职务要分离。操作人员不能了解系统的程序及逻辑,不能接触
系统程序及系统开发文档,操作员不需要有软件开发的技能。系统开发人员在系
统调试通过、验收批准后,应不得再接触和操作其开发的系统。数据的输入、业
务的处理应由操作人员执行。日后系统的维护和改进只能经批准后按特定的程序
进行。
2. 专职会计人员与系统操作使用人员职能的划分
对这两类人员职能的划分,现在各信息化的单位中有两种处理方法。一种是
不设专职操作人员,职责的分工与手工会计系统一样,负责资金的仍负责资金,
同时负责将自己做的凭证录入计算机;负责手工成本计算的,信息化后也负责操
作计算机计算成本。另一种是设立专职的操作人员,将其他需手工处理的会计业
务进行统一录入和处理。无论是采用哪一种方法,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要利用各类
人员的特点,发挥他们的特长,从而更好地发挥系统的效益。例如,许多单位有
一批老会计,他们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是单位领导分析决策的好参谋,信息化后,
则应利用这个时机,使他们从繁杂的事务性处理工作中解脱出来,参与经营,参
与管理。
第二节 会计信息化后的内部控制
一、会计信息化后内部控制的意义
内部控制是为了保证会计资料和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提高管理水平的一
项有效措施。会计信息化后,由于会计信息处理方式的改变,使传统的内部控制
方法面临严峻的挑战。
会计信息系统与手工系统相比较,具有数据处理集中化、数据存储磁性化、
系统初建成本高、系统操作身份识别难、内部稽核受到削弱、系统自身脆弱等特
点。这就决定了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较之手工系统更为必要。
企业各级管理部门及与其利益相关的外部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对会计信息系统
的依赖性增大,而这些会计信息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系统内部控制状况。
信息化程度越高,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依赖性越大,则内部控制在更大的程度上
·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