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2 - 业财融合背景下会计信息化研究
P. 52
业财融合背景下会计信息化研究
善。时任人民银行副行长胡景法提出:“银行会计工作在银行中起着组织工作的
作用,是记载一切交易和业务活动的枢纽,是银行及整个国家的财经计划最基本、
最可靠、最具体的依据”“会计工作的好坏,影响业务的进行与发展,甚至影响
整个国家经济建设计划的执行”。
(1)集中统一,有力支持新中国金融体系形成
建国开始,人民银行会计工作在迅速建立新中国金融体系、促进国民经济恢
复和发展的重要任务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先后召开四届全国会计工作会议,制定
了《中国人民银行会计制度草案》,统一了会计科目、记账方法、凭证格式、账
务组织、报表制度、财务管理办法以及各项业务的核算手续,特别是为了推进国
民经济的恢复,创造性地变革了联行会计手续,为促进城乡物资交流、开展资金
全面汇兑提供了极大的帮助。1953 年起,为了适应计划经济体制下金融市场和
业务发展等需要,人民银行积极引入苏联的银行会计核算和业务技术经验,全面
改进会计制度、核算手续和管理体制,进一步明确了会计工作的基本任务、账务
组织、劳动组织等内容,形成了一种较为稳定的模式,并延续使用了近二十年。
(2)健全巩固,逐步改进加强会计规范管理
1961 年,党的八届九中全会针对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等问题,提出了“调整、
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人民银行会计工作同样围绕该方针,不断推动
会计核算质量、管理水平、人员素质的稳步回升。1962 年 5 月,人民银行联合
财政部召开全国会计工作会议,并形成《关于全国会计工作会议情况的报告》,
报送党中央进行批转。1965 年底,人民银行召开全国会计出纳会议,研究如何
进一步加强整顿会计工作,明确了银行会计工作在支持国家工农业建设中的特殊
地位和作用,提出会计人员应该“身在柜台,胸怀全国,放眼世界”,使广大会
计人员的认识产生了重大飞跃。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人民银行进
行了一系列体制和组织管理改革。与之相适宜,人民银行会计工作也在会计制度、
结算管理、专业金融机构会计分设、会计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并积极
引进电子计算机进行账务处理,开始迈向会计电算化发展的新阶段。与高度统一
的国家银行体制相适应,这一时期,人民银行实行企业化管理和经济核算制。
1972 年以前,人民银行的各项开支均纳入地方预算。自 1972 年起,人民银行的
经费开始按照行政和企业两种编制分别管理。1978 年,人民银行制定了《中国
人民银行财务管理制度》和《中国人民银行经济核算试行办法》,开始建立起“统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