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 - 道路及桥梁工程检测技术管理
P. 20
道路及桥梁工程检测技术管理
Technical Management of Road and Bridge Engineering Test
且进行相关试验,检验可靠性试验的可靠性程度。根据试验得出来的数据分析
桥梁对外部环境都反应能力如何,运用网络化技术,对桥梁有个初步的认识。
(2)加载和观察阶段。其作用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数据,来分析桥梁的安全性能,
以及结构是否正常。(3)数据的分析总结阶段。本阶段是试验成果数据和理论
数据相碰撞的阶段,运用相关数学知识,进行各种计算,对数据进行分析,再根
据所计算出来的数据,对产品进行科学性评价。(4)实施阶段。对结构的挠度
进行实际调查,记录下控制截面的应力分布,对桥梁的支座和墩位进行实地考察。
要认真观察桥梁是否出现裂缝,并且记录下裂缝出现的位置及其大体情况。
(三)无损检测技术及损伤识别
近年来,随着现代传感与通信技术的发展,无损检测技术更是出现了前所未
有的发展态势,先后涌现出一大批新的检测方法和检测手段,使桥梁的检测技术
向着智能化、快速化、系统化的方向发展。一些新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桥梁检测,
如利用相干激光雷达测试桥梁下部结构的挠度,利用全息干涉仪和激光斑纹测量
桥体表面的变形状态,利用双波长远红外成像检测桥梁混凝土层的损伤,利用磁
漏摄动检测钢索、钢梁和混凝土内部的钢筋等。随着振动实验模态分析技术的发
展,运用振动测试数据进行结构动力模型修正理论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为桥梁结
构的安全检测开辟了新的途径。基于振动模态分析技术,人们研究发现结构的动
力响应是整体状态的一种度量,当结构的质量、刚度和阻尼特性发生变化时,选
用结构振动模态作为权数,对结构损伤前后的模态变化量进行加权处理,从而实
现对单元损伤的识别和有效定位。损伤识别技术是无损检测的关键环节。在损伤
识别技术中经常小波识别方法和神经网络识别方法被采用。小波分析适合分析非
平稳信号,因此可作为损伤识别中信号处理的较理想的工具,用它来构造损伤识
别中所需要的特征因子,或直接提取对损伤有用的信息;神经网络在损伤识别中
的基本思路是用无损伤系统的振动测量数据来构造网络,用适当的学习方法确定
网络的参数,然后将系统的输入数据送入网络,网络就有对应的输出,如果输入
过程是成功的,当系统特性无变化时,系统的输出和网络的输出应该吻合。相反
当系统有损伤时,系统的输出和网络的输出就有一个差异,这个差异就是损伤的
一种测度。
(四)桥梁结构健康监测
结构的健康监测指利用现场的无损传感技术,通过包括结构响应在内的结构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