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2 - 道路及桥梁工程检测技术管理
P. 202
道路及桥梁工程检测技术管理
Technical Management of Road and Bridge Engineering Test
2. 超前地质预报工作顺序
隧道开挖掌子面爆破后应立即组织超前地质预报工作,首先实施隧道开挖面
地质素描,地质预报频率根据地质条件确定,一般以 10 米为一个记录频次,当
地质条件出现显著变化时,应增加素描频次。其次,使用 TSP 探测仪测定开挖
掌子面前段的不良地质分布情况,探测频次为每次 100 米。接着,再使用电磁仪
或地质雷达详细探测,最终确定不良地质的分布位置和延续长度。如果地质超前
预报结果判定前方分布有不良地质,在开挖掌子面接近不良地质岩层后,应通过
物理钻探采样加以确认。最后,结合物探和钻探确认结果,给出地质超前预报结果。
(二)监控量测
1. 监控量测点位布置
施工监控量测点布置应根据地质条件确定,间隔一般为 3 米。
2. 量测项目
为保证隧道施工监控量测的可行性和准确性,在施工现场允许的前提下,必
须量测隧洞外观几何参数、横向净空、拱顶变形及隧洞内地表沉陷。在必测项目
的基础上,提高施工监控量测的可参考性,在现场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增加变
形量测项目,具体包括隧洞隆起量测及支撑钢拱架应力量测等。隧洞内各参数的
量测采样频率依据累计变形量和距开挖掌子面距离两大因素选定。
3. 拱顶下沉量测
同时布设隧洞拱顶位移和横向净空变形监测点;隧洞拱顶位移量测借助水准
仪、钢尺等仪器;及时绘制相应断面的隧洞拱顶位移量变化曲线,同时做好结果
分析。
4. 收敛变形量测
如采用台阶法开挖,收敛变形测点应布置在隧洞拱腰及边墙处,测点应确保
在开挖后的 12 小时内采集到初次变形数据。量测隧洞内的净空变化时,为了获
取隧洞内的竖向净空变化指标,洞顶位移和地面沉陷量测点应布置在同一断面上,
并保证二者的量测频率一致。横向净空收敛量测可借助 JSS30A 型收敛计量测,
通过分析横向净空变化,以间接判定隧洞内围岩的变形规律。
(三)量测数据的处理与应用
1. 量测数据整理、分析与反馈
做好施工监控量测数据的记录和分析,将量测数据绘制成时态散点图,并实
·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