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3 - 道路及桥梁工程检测技术管理
P. 203

第四章 隧道检测理论研究




             施回归分析,拟合相应的变形曲线;结合回归分析拟合的曲线预判变形极值;通
             过变形极值和变形速率两大指标判断隧道围岩的稳定性。
                 2. 围岩稳定性和安全性判定

                 通过回归分析拟合变形时间曲线发现,围岩从稳定状态进入欠稳定状态,应
             加强围岩支护处置,如果变形无法得到控制,则应立即停止开挖;待各量测参数
             的变化趋于平缓后,表明围岩进入稳定状态,可以开始围岩二衬砌施工。
                 (四)隧道监测的目的和任务

                 1. 监测目的
                 第一,为施工方提供及时可靠的监测信息,用于评估施工过程中不同地段
             的支护结构安全性、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以及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潜在危害
             事故进行预测,以便施工方能够及时采取预防措施。第二,通过分析施工现场的

             检测数据和信息,可以全面、客观、真实地了解工程的安全状况、质量程度,准
             确把握工程各主体的关键性安全和质量指标,以保证隧道施工顺利进行。第三,
             根据安全警示位发出的监控数据信息,不仅能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还可以对各
             类可能发生的安全、质量事故做到及时防范。第四,通过现场的监测数据资料,

             可以为设计人员、参建人员提供参考依据,以便为专家解决施工中的困难提供
             参考。
                 2. 监测任务
                 第一,通过测量地下区间隧道的地层围护结构变形,了解并及时反馈围岩、

             支护的动态变化,为施工方提供参考,保证施工的安全。第二,分析、处理测量
             资料,并进行必要的计算判断之后,确保岩层支护的稳定性。第三,为施工方日
             常施工管理提供监测数据资料。第四,通过分析测量结果,掌控该工程条件下所
             表现、反映的地下工程的特征,可供同类工程参考。

                 (五)不良地质段施工监测要点
                 1. 超前地质预报
                 (1)超前地质预报基本要求
                 第一,地质预测:采用物探与钻探相结合设备,对隧道地质分别进行粗略与

             精细勘探,根据地质预测结果,对不同地段的隧道地质条件,采取相应的开挖作业,
             精准监测有效降低隧道施工中的事故发生。第二,为确保地质超前预测工作的顺
             利进行,应该配备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并结合物探技术、TSP 探测、地质雷达



                                                                                 ·195·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