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3 - 美术馆展览及策划研究
P. 33
第一章 美术馆策展理念及方法
育活动,往往提出首先要明确它的主要服务对象。这个主要服务对象也就是广泛
观众中的特定目标观众群。为了了解观众同时也为了展览更具吸引力,需要进行
对观众的调查研究,当然这种调查的目的也是为了营造一种使观众更愉快和满意
的展览方案,以便使不同的观众来美术馆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更有价值。
3. 我国的美术馆隶属机构的特殊性
在西方,美术馆大都脱胎于综合性博物馆,它们之间天生就有若即若离的联
系,学术上也不作明确的分野。美术馆是博物馆的一个分支,是必不可少的一部
分,它同图书馆、水族馆、植物园和动物园等都被纳入博物馆学理论研究的体系
中。国外具有现代属性的美术馆往往名称就很明确,像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蓬
皮杜艺术中心;还有诸如梵高、伦勃朗、罗丹等画家个人博物馆又鲜明地带有馆
主所处的时代特征,很难确定其现代属性,而这些博物馆都是名副其实的著名的
美术馆。我国的美术馆和博物馆归属有别,前者隶属于文化和艺术管理机构,后
者隶属于文物部门。我国大部分古代的绘画、书法、雕塑精品都被博物馆收藏,
将古代的美术馆划入博物馆系列。而美术馆大多收藏近现代和当代的艺术作品,
也只将近现代的美术馆称之为美术馆。这一收藏侧重的特殊性在客观上造成了两
者不同研究主体间的疏离。博物馆的研究主体是一批富有文物工作经验的专家,
集中在对具体藏品的各项研究上,学者们研究博物馆学的基础理论,引进了一些
西方的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原来仅限于博物馆藏品研究的弊端。美术
馆的研究主体主要是一些美术史学者,他们更多关注美术馆在艺术发展史中的角
色探讨,当下则更注意美术馆在当代艺术展示传播中的作用。
4. 我国美术馆的发展现状
在中国,美术馆的定义一直很模糊。“美术馆这一中文名称直接援引自日文
译名,其英文名称‘Art Museum’所含有的博物馆的明确义旨在美术馆中先天缺
位。”美术馆所彰显的博物馆性在中国是长期缺位的,美术馆常被单一地看作展
览馆、画廊甚至文化宫。
(1)我国美术馆的发展之路
① 20 世纪 80 年代以前,中国甚至没有一个完整概念上的美术馆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以后,我国掀起了公立美术馆的建设热潮,我国的美术
馆建设进入了复苏阶段,成为很多比较发达地区的阶段性文化命题。深圳美术
馆、上海美术馆等一批新馆的落成,标志着我国许多省市的美术馆建设从无到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