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4 - 化工产品质量与安全管理
P. 174

化工产品质量与安全管理



            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时,国内基础设施建设一直保持高增长率的发展,所
            有配套这些基础工业发展需要的产品,促使传统煤化工有了同等需求的配套,实
            现了大规模的发展历程。但是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逐步完善、经济增长率的

            降低、资源的制约、安全环保高标准的限制、劳动力成本的提高、配套基础工业
            产品的链条出现市场性过剩,导致了传统煤化工产业的过剩和产品成本的抬高,
            降低了国际竞争力。同时低附加值的产品长距离运输,导致运输成本占产品价值
            的比例急剧提高。随着经济新常态的出现,传统煤化工产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

                2. 特有的能源结构、利益驱动等催化了现代煤化工产业的“盲目”“无序”
            发展
                人口众多的特点决定了中国必然会是能源消耗大国,但我们的资源禀赋特点
            是富煤缺油少气。21 世纪以来世界原油价格的一轮高涨(最高达到 140 美元 / 桶),

            一大批作为石油替代与补充的现代煤化工产业蓬勃发展,包含煤制油、煤制气、
            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煤制化学品。但是由于这些现代煤化工项目投资巨大,
            消耗煤炭、水资源量惊人,三废排放量也大,所有投资企业为了短期满足市场空
            间容量和市场效益,可研经济指标好看,三废排放也能体现出量化处理,都盲目

            做大报批项目,真正建设中却都是分批建设或因资金不足而缓建项目,导致了现
            代煤化工产业的无序建设,影响国家和地区政府的整体筹划。再加上美国近年来
            的“页岩气革命”及特朗普执政以来执行的能源战略,对世界能源格局产生了重
            大影响,加大了世界能源价格的波动性、不稳定性,这将会是现代煤化工产业潜

            在的行业风险,我们应该采用国际化视野来长远看待,拿出稳妥防范风险的发展
            战略措施。
                3. 政府、企业、工程设计、科研院所欠缺新发展理念
                政府、投资型企业、工程公司、研究院所缺失新发展理念,短期商机意识浓厚、

            照抄照搬现象严重、体制机制陈旧、创新动力不强。产品创新首先需要技术创新,
            尤其是自主创新,因为国外垄断型高端产品技术是不转让的,比如高端高分子材
            料、高比表面积活性炭、高性能润滑油等。但自主技术创新需要人才和资金投入,
            需要时间、却又存在长时间投入最终不成功的风险,还需要有产业敢于去实践,

            从而探索问题,不断进步。但受制于我国的体制机制,必然优先考虑短期经济效
            益,采用传统可靠技术照搬照抄就成了常态。再有,协调理念执行不透彻,所有
            煤化工项目都是基于资源禀赋特点来的,不管是服务于农业的化肥、服务于其他



            ·162·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