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8 - 快乐高效学语文
P. 228

快乐高效学语文
            问题探究与开放思维

                重点探究与引导:
                如何理解《夸父逐日》的结尾?

                《夸父逐日》的结尾说“弃其杖,化为邓林。”不少人认为,邓林实有其地,
            在现在大别山附近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交界处。还引用清代学者毕沅的考证,
            “邓”“桃”音近。认为,“邓林”是地名也是“桃林”,“邓林”这一地名是

            因“邓林“的”桃林“之意而得名。此外,”杖”与“桃林”同为木,形象上有
            相同之处;夸父的口渴如焚,与提供甘甜多汁果实和成片绿荫的桃林,在内容是
            相合的。夸父遗下的手杖化为一片桃林这一结尾,以富有高度的想象力,丰富了
            《夸父逐日》这一神话内涵,丰满了夸父的形象,表现了一种勇敢追求、死而后

            已、甘为人类造福的精神,使整个神话更具有浪漫主义的魅力。
                我认为:夸父丢弃的手杖化为桃林,或许是夸父的幻觉,他在口渴饮完黄河

            渭水和大泽的水后仍不得解,终因渴致死,眼前出现一片多汁的累累桃子的林子
            也属正常。
                另外,我想,既然夸父是为了给族人逐日而死,在途中口渴而死,也是希望
            临死之际,为族人创造一片桃林吧。

                这样想来,桃林应早于邓林,邓林是在桃林的基础上演绎而来的。
                测评题目:
                ①默写课文。(导师组)

                ②补写夸父临死前想说的话。(专家组)
                ③解释重点词句(在规定时间内随意写,多多益善,小组评比)。(研究生组)

                                        共工怒触不周山



            教材分析

                《共工怒触不周山》是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本单元选取的是关于探险的文章,重在体会人类对未知的探寻和对自身的挑战,
            学习英雄的伟大精神。《共工怒触不周山》是一则神话故事,文章篇幅短小,仅

            46 个字就完整地讲述了共工与颛顼相争为帝的故事,塑造了共工“坚强不屈”“勇
            于挑战”“不怕牺牲”的英雄形象。文章的体裁是神话,教学中让学生回顾神话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