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3 - 信息的脉络
P. 103

·第三部分·
                                         第五节  图灵的破译机

                   所谓专家,就是在一个非常狭窄的领域内犯了所有能犯的错误的人。
                                                                           ——尼尔斯·玻尔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共享密码本曾用于加密信息。但如果其中一套密码本
               落入敌手,通信无疑会完全丧失保密性。一战德国战败的部分原因在于英国设法
               获得了德国的密码本,导致德国在英国面前没有秘密可言。为杜绝此类情况再次

               发生,德国致力实现加密过程的机械化,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为此开发了
               名为恩尼格码的系统。
                   恩尼格码系统类似于机械打字机,发送方选择收发双方都了解的一组转子位
               置,并使用内置键盘输入信息。然后,恩尼格码密码机根据转子设置将每一个键
               入的字母转换为新的字母,然后通过传统方式传输由此产生的类似于乱码的文本。

               而接收端则采用相同的转子设置,通过逆向操作将信息还原为可读的原始形式。
               恩尼格码密码机与莫尔斯密码相互配合,非常适合时效性不高的通信使用。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经过升级的恩尼格码密码机使用 5 个转子来加密

               信息,总共可以产生 158 962 555 217 826 360 000 种不同的转子组合,而且德军每
               天午夜会更换当天使用的转子位置。德国人认为即使盟军最终会缴获一部分恩尼
               格码密码机,也不可能破解如此复杂的系统。
                   而恩尼格码机最终失败,是因为德国人被这种系统表面上呈现出来的安全性

               所迷惑,在每天发送的信息中使用了若干不必要的重复结构,或仅对前一天的设
               置略作调整,导致潜在的组合数量大大减少。
                   英国十分了解成功破译密码的巨大价值,因此不计成本地投入资源。在布莱
               切利庄园里,无数的数学家和科学家在阿兰·图灵(Alan Turing)的领导下,正

               在寻求某种自动机器来帮助他们完成破译密码这项绝密工作。图灵和他在剑桥大
               学的导师马克斯·纽曼深入参与设计和建造这样的自动机器来帮助破解德军的加
               密通信系统。图灵参与的是解密工作,研究著名的恩尼格码密码机加密过的信息。
               在此之前,波兰情报机关已经开始研究恩尼格码密码机,在波兰人研究的基础上,

               图灵参与研制出一台机电式机器,名叫炸弹机(Bombes),它可以用来确定恩尼
               格码密码机的参数设置。“炸弹机”每天一遍又一遍有条不紊地寻找缺失的组合。
               这种机器最早在 1940 年投入使用,为保护北大西洋护航队免遭德国 U 型潜艇的攻
               击作出了巨大贡献。“炸弹机”堪称现代计算机的前身,正因为如此,图灵被称为“现

               代计算之父。”
                   柏林的德军最高指挥部采用了一种更加复杂的密码机,名为洛伦兹密码机。


                                                     • 87 •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