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8 - 信息的脉络
P. 98

·信息的脉络·
                 到 2 万伏左右,两个小球之间的空气就会被击穿,电荷就可以从中穿过,往来于
                 两个打球之间,从而形成一个高频振荡回路。过了一会,随着“啪”的一声,一
                 束美丽的蓝色火花在两个铜球之间闪现,整个系统形成了一个完成的回路。细小
                 的电流在空气中不停地扭动,绽放出幽幽的荧光。火花稍纵即逝,因为每一次的

                 振荡都会有能量损失,使得电容两端的电压很快又下降到击穿值以下。于是这个
                 设置继续充电,开始下一次的振荡。

                     这次实验的目的是求证那虚无缥缈的电磁波的存在,因为它是麦克斯韦理论
                 的预言,目前为止还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按照赫兹的实验,如果麦克斯韦是对的,
                 那么每当发生器火花放电的时候,在两个铜球之间应该会产生一个振荡的电场,
                 同时引发一个向外传播的电磁波。在发生器不远的地方,放着两个开口的长方形

                 铜环,在接口处也各有一个小铜环,这是电磁波的接收器。如果电磁波振荡真的
                 存在,它就会飞跃空间,到达接收器,在那里产生一个振荡的电动势,从而在接

                 收器的开口处也同样激发出电火花来。
                     1887 年 11 月,赫兹确确实实地看到了接收器上蹦出的微弱的电火花。赫兹不
                 断重复着放电过程,每一次,火花都从接收器上被激发出来。赫兹成功地证实了
                 电磁波的存在,证实了麦克斯韦关于电磁波的预言。

                     赫兹公布了这一消息后,科学界为之轰动,于是很多物理学家开始研究电磁波,
                 试图搞清楚它到底是什么。无论从哪一个意义上来说,这都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

                 电磁波的发现使得物理学一个新高峰——电磁理论终于被建立起来,伟大的法拉
                 第为它打下了地基,伟大的麦克斯韦建造了它的主体。今天,同样伟大的赫兹为
                 这座大厦封了顶。
                     人们通常将发明家分为两类,第一类人对新事物感兴趣,他们在证明某个新

                 概念或理论后,便拂袖离去,转向下一个问题;第二类人能够认识到新发明在投
                 入实际应用后能产生市场价值,便致力将发明成果尽快商业化,以最大限度获取

                 经济利益。赫兹显然属于第一类人。在发现电磁波后,当被问及这项新发明的可
                 能用途时,他表示:“毫无用处,这只是一项实验,证明麦克斯韦是对的,我们
                 虽然看不到这些神秘的电磁波,但它们确实存在。”
                     电磁波无需借助电线等物理设备就能以惊人的速度传递信息,但是赫兹对

                 此似乎并不关心,他只是希望能够证明一项未经证实的理论而已。这位天才的
                 人生在 36 岁戛然而止。在赫兹去世 36 年后,国际电工委员会(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简称 IEC)选择以他的名字作为频率的单位。
                     他受之无愧。


                                                   • 82 •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