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3 - 信息的脉络
P. 93

·第三部分·
               纸制色带、滚压杠,还有曲柄。后来,他的合作伙伴、一名经验丰富的机械师——
               韦尔,把这些都精简掉了。在发送端,韦尔的设计后来成为用户界面的经典设计:
               一根简单的弹簧支撑的杠杆,操作员可以通过这个杠杆,用手指触碰来达到控制
               电路的目的。起初,他把这根杠杆现在被称为“键”。它的简单性使得它比惠斯通 -
               库克采用的按钮和曲柄快了至少一个数量级。通过键式电报,操作员可以把发送

               信号的工作速度提高到每分钟数百个大大提高了发送效率。
                   在接收端,如何准确地接收到信息一直是一个挑战。在早期的通信系统中,
               都需要在接收端由专人盯着接收装置,记录收到的信号。这种做法要求人必须全

               神贯注地盯着收报机,任何的心不在焉都有可能丢失信息。莫尔斯的第一代发报
               机也是这样工作的,他使用的是把电火花作为接收信号。在接收端的人要根据是
               否有火花来判断传输的编码。1838 年,莫尔斯发明出点线发报机。这个装置很巧妙,
               当发报人将电路短暂接通后,接收装置上的纸带就往前挪动一小格,同时有油墨

               的滚筒就在纸带上打印出一个点。当电路连通较长时间后,接收装置上的纸带就
               往前挪动一大段,同时油墨印出一段较长的线。相当于在接收端先把信息存储在
               纸带上。这样接收人就不用盯着机器,他随时可以取走纸带,根据纸带上的印记

               将收到的信息转译成可理解的电文。
                   编码和收发的问题解决后,如何远距离地传输信号?尤其如何实现城际间的
               通信?莫尔斯的解决办法就是将长距离通信转换为很多段的短距离通信,用中继
               器实现信号自动转发。当时已经有了继电器,通过电磁铁来连通或断开一个电路。
               利用继电器,马尔斯和韦尔发明了中继器。他们在发送端通过杠杆来控制电流的

               通断,在接收端,电流控制着一块电磁铁,磁铁可以操纵杠杆,这种组合被命名
               为“中继器”,这个词本来指的是用来替换已疲惫之马的健壮之马,现在指:用
               第一个电路控制第二个电路的开关,再用第二个电路控制第三个电路的开关,这

               样每一个电路只需要将电信号传递有限的距离,很多这样的电路在继电器的连接
               下,就可以将信息传递很远的距离。
                   中继器的出现扫除了远距离电报的最大障碍,电流沿着漫长的电线传输时会
               逐渐衰弱,而衰弱后的电流通过操纵一个中继器,就可以激活一个由新电源驱动

               的新电路,使得信号得到增强。中继器所具有的潜能比它的发明者当初意识到的
               还要大,除了能传递信号,中继器还能够反转信号,或者把来自多个信号源的多
               路信号组合成复合信号。
                   虽然用电传递信息的技术在实际工程中面临诸多挑战,如政府规划、专利纠

               纷等,但即便如此,莫尔斯和惠斯通的团队仍然迎来了美国和英国的建设机会。
               1844 年,库克和惠特斯通从帕丁顿站沿着铁路架设起了他们的第一条线路。莫尔


                                                     • 77 •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