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5 - 信息的脉络
P. 115

·第三部分·
               更小级别尺寸的系统作出精确预测的理论。此外,我们周围存在的各种化学元素
               都可以使用量子力学作出确切的解释。量子理论中的“电子自旋”和“泡利不相
               容原理”是我们理解元素周期表的关键。理查德·费曼说过:“正因为电子不能
               全聚在一起,才使得桌子和其他类似的东西能稳固。”泡利不相容原理适用于所

               有的量子对象,如电子、质子、中子,但不适用于光子等辐射类对象,我们可以
               把任意数量的光子放到统一量子态下。这导致激光和超导等令人惊叹的应用出现。
                   量子力学被认为是自然科学史上被实验证明最精确的理论之一,它是我们理
               解原子、原子核、电磁性、半导体、超导以及天文学中观测到的白矮星、中子星

               的结构等理论的基础。以其为基础所发展的量子电动力学,对于某些原子性质的
               理论预测,被实验验证结果的准确性达到 10 的 8 次方分之一。


                   硅和半导体

                   在始生代信息技术时期,我们知道了基于真空管的计算机 ENIAC,这些早期
               计算机采用了成千上万个真空管,事实上,它们运转得很好,也很可靠,这大大
               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期。1907 年,美国发明家德福雷斯特(De Forest Lee)在真空
               二极管的灯丝和板极之间巧妙地加了一个栅板,从而发明了第一支真空三极管。

               三极管具有优良的放大作用和开关功能,使得当时的半导体器件完全望尘莫及。
                   尽管如此,科学家们仍试图用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材料——半导体来寻
               找新的技术方案,尝试用半导体来设计一种固态元件以取代真空管。我们知道,
               当固体被施加电压时,电子就会流动,形成电流。导体必须有许多传导电子,这

               些电子可以移动,对其施以电压时,他们会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与此相反,玻璃、
               碳、木头等这类绝缘体所拥有的传导电子非常少,甚至没有。而半导体(如锗和硅)
               的导电性能比导体差,比绝缘体要好。

                   固体的属性不仅取决于其组成元素,还取决于原子或分子的堆叠方式。许多
               固体材料的原子排列很规则,人们把这种原子有规则排列的模式称为“晶体”,
               将拥有这种结构的物质称为“晶状固体”,呈规则排列的原子对原子中的电子容
               许能级有着巨大的影响。1952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瑞士物理学家菲利克斯·布

               洛赫(Felix Bloch,1905—1983 年)发现了理解晶体材料能级的方法。布洛赫对
               固体物理的贡献是求解了晶格中电子运动的薛定谔方程,并以其为基础建立了电
               子的能带理论,通过求解薛定谔方程,能得到确切的、独立的电子容许能级。布
               洛赫发现,对于处于某个电势的电子,容许能级会并入几个容许能带,而独立能

               级则不会。能带结构的发现为我们理解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差异奠定了
               基础。


                                                     • 99 •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