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0 - 信息的脉络
P. 120

·信息的脉络·
                 想法源于我的懒惰。我们先将晶体管整齐排列在硅片上,再将它们切成小块,然
                 后发送给客户。然后,我就想,为什么不去掉中间环节,在它们还在硅片上的时
                 候就将它们都放在一起呢?然后,我们就那样做了。”
                     确实,为什么不呢?对问题追问到底往往会给科学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由

                 电线连接的台面晶体管过渡到蚀刻在硅片上的无线平面集成电路,这是信息产业
                 历史上值得纪念的一刻,也是诺伊斯留给人类的卓越洞见。
                     从发现、提纯、掺杂,到 PN 结,再到晶体管,最后到集成电路以及目前包含

                 几十亿个元件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半导体走过了一个漫长的历史。同时不同的
                 半导体材料不断地被发现,这是一个真正点石成金的过程。如今的硅晶之火,已
                 在全世界掀起燎原之势,蔓延成熊熊烈焰,为人类开辟了一个计算机、通信、电
                 子时代的新纪元。



                     现在晶体管的情况


























                                            一个现代晶体管的原型

                     这是一种被称为鳍式场效应管(FinFET)的晶体管,是由杰夫·博科尔、金智杰、
                 胡正明和他们的学生在伯克利大学发明的。这种晶体管的创新之处在于其结构,

                 它比以前的集成电路更加立体。它的垂直结构使得更多的晶体管可以被封装到一
                 个硅芯片的特定区域。鳍式场效应晶体管上的“鳍”的宽度是 20 nm。我们知道,
                 1 米有 10 亿个纳米,而一个中等规模的硅芯片的面积约为 1 平方厘米。想想看,

                 要把 2500 亿个不同的晶体管装进 1 平方厘米的空间,这的确令人难以想象。目前
                 还没有人制造出拥有 2500 亿个晶体管的芯片,部分原因是除了晶体管之外,芯片


                                                  • 104 •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