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1 - 信息的脉络
P. 121
·第三部分·
中还包括许多其他的东西,如连接晶体管的线路。此外,任何两个晶体管之间都
需要一定的距离和空间。
那么,一个芯片实际上能有多少个晶体管呢?英特尔公司使用 22 nm 的鳍式
场效应晶体管制造了一系列的微处理器芯片,并将它们命名为 Haswell 系列芯片。
每个芯片的面积大约是 1.77 平方厘米,其中有 14 亿个晶体管。虽然这远远少于
2500 亿个,但是仍然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埃尔温·薛定谔(Erwin Schrödinger,1887 年 8 月 12 日—1961 年 1 月 4 日),男,
奥地利物理学家,量子力学奠基人之一,发展了分子生物学。维也纳大学哲学博
士。苏黎世大学、柏林大学和格拉茨大学教授。在都柏林高级研究所理论物理学
研究组中工作 17 年。因发展了原子理论,和狄拉克(Paul Dirac)共获 1933 年诺
贝尔物理学奖。又于 1937 年荣获马克斯·普朗克奖章。物理学方面,在德布罗意
物质波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波动力学。由他所建立的薛定谔方程是量子力学中
描述微观粒子运动状态的基本定律,它在量子力学中的地位大致相似于牛顿运动
定律在经典力学中的地位。提出薛定谔猫思想实验,试图证明量子力学在宏观条
件下的不完备性。亦研究有关热学的统计理论问题。在哲学上,确信主体与客体
是不可分割的。主要著作有《波动力学四讲》《统计热力学》《生命是什么?——
活细胞的物理面貌》等。
沃纳·海森堡(Werner Karl Heisenberg,1901—1976年),男,德国著名物理学家,
量子力学的主要创始人,哥本哈根学派的代表人物,193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量子力学是整个科学史上最重要的成就之一,他的《量子论的物理学基础》是量
子力学领域的一部经典著作。
约翰·巴丁(John Bardeen,1908—1991 年),男,美国物理学家,因晶体管
效应和超导的 BCS 理论两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56、1972 年)。
沃尔特·布拉顿,美国人,著名物理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28 年,
沃尔特·布拉顿获明尼苏达大学博士学位。1929 年在贝尔实验室研究物理学。
1962—1967 年,任惠特曼学院客座讲师,1967 年任教授。布拉顿长期从事半导体
物理学研究,发现半导体自由表面上的光电效应。他与约翰·巴丁和威廉·肖克
利发明点接触晶体管,因此共同获得 1956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威廉·肖克利(William Shockely,1910—1989 年)。号称硅谷的第一公民。
肖克利和沃尔特·布兰坦和约翰·巴丁荣获 1956 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为硅谷
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 1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