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2 - 信息的脉络
P. 122

·信息的脉络·
                                             第三节  摩尔定律

                     集成电路的集成程度每 2 年(后来修正为 18 个月)翻一番。
                                                                              ——戈登·摩尔


                     随着集成电路生产工艺上进步,芯片上包含的晶体管数量越来越多。1971 年,
                 英特尔4004微处理器正式发布。它包含2000多个晶体管,尺寸为30毫米×40毫米。
                 这个单独的芯片几乎拥有与原始 ENIAC 一样的运算能力。1974 年,英特尔设计出

                 一种更强大的微处理器——8080。8080 催生了一系列新应用场景,也催生出个人
                 计算机。如今,绝大多数处理器芯片被应用到嵌入式设备中,如洗衣机、厨灶、电梯、
                 电视、手机、高速列车及卫星等,经济生活越来越依赖于微处理器,许多基础设
                 施系统对于现代城市正常运转至关重要。
                     1965 年,戈登·摩尔在《电子学》35 周年纪念特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让集

                 成电路填满更多元件》的文章。在文章中,摩尔指出“自 1962 年以来,半导体芯
                 片上集成的晶体管和电阻数量每年增加一倍。”他大胆猜测,在未来 10 年中将继
                 续保持这个发展速度。摩尔推测芯片的最终影响是深远的,不仅对工业如此,对

                 个体消费者也是如此。他说:“集成电路会带来许多奇迹,如家用计算机、汽车
                 自动化控制、便携式通信设备等。”
                     在摩尔做出这个预测之后的 10 多年,乔布斯和沃兹尼亚克就制造出了第一台
                 面向大众市场销售的个人计算机。又过了 16 年,IBM PC 问世。1975 年,摩尔根

                 据当时的情况对摩尔定律进行了修正,把“每年增加一倍”改为“每两年增加一倍”。
                 现在,摩尔定律一般表述为:每 18~24 个月,芯片上的晶体管数量就会增加一倍。
                 这种每年快速减小的晶体管尺寸,以及随之而来的复杂度的增加持续了 50 年以上。
                     摩尔定律中所说的“复杂度翻倍”之所以能够实现,主要是因为每一代半导

                 体制造设备都会减小芯片上的最小线宽,这样就能把单个晶体管的尺寸制造得更
                 小一些。随着芯片尺寸不断变小,我们不仅可以设计出更复杂的芯片,而且还可
                 以把更多芯片放在同一个硅晶片上,这样不会增加成本。50 多年来,摩尔定律一
                 直都是对的,它也是计算机和信息处理设备快速增长的引擎。1970 年,英特尔制

                 造出了第一个 1024 位的 DRAM 芯片。一年后,英特尔又推出了第一款微处理器
                 英特尔 4004,电路中蚀刻有 2000 多个晶体管,采用 10 微米制程制造。仅仅 25
                 年之后,即 1995 年,64MB 的 DRAM 芯片问世。之后的奔腾等处理器,集成的
                 晶体管数量超过 400 万个,最小特征尺寸达到 350 nm。到千禧年之际,已经出现

                 1GB 的 DRAM,微处理业发展到奔腾 4 时代,内部集成的晶体管数量超过 4 亿
                 个,最小特征尺寸达到 180 nm。到 2010 年,最小特征尺寸达到 35 nm,英特尔、


                                                  • 106 •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