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1 - 信息的脉络
P. 141

·第三部分·
               开始出现商业网络服务提供商,他们对商业用户和普通民众,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
               每月收取一定的费用。多年来,美国政府一直试图把互联网限制在研究和教育领域。
               然而,到了 1995 年,美国政府取消了关于互联网商用的限制。整个 20 世纪 90 年
               代末期,每一年公共互联网流量增长均超过了 100%。



                   万维网
                   20 世纪 80 现代末,随着因特网的发展,个人计算机的触角迅速伸向教育和商
               业领域,并进入美国家庭。到 20 世纪 80 年代末,美国大部分专业的计算机用户

               都能让因特网,接入因特网的计算机数量开始骤增。人们不仅通过电子邮件进行
               沟通,并开始交流整篇的文档,而且数量越来越大。于是新的问题出现了:从数
               百万份没有目录的文档中寻找有用的内容简直难如登天。技术人员曾设想开发一
               种支持用户在文档之间随意切换的系统,即超文本。只要点击按钮,用户就能从

               一个字段跳到另一个字段,直至找到你想要的信息。超文本在整个 80 年代都是一
               项活跃的研究课题,并最终催生出了万维网。
                   万维网的发明者是蒂姆·伯纳斯·李。1955 年,伯纳斯·李生于英国伦敦,
               父母均为数学家。1976 年,他在从牛津大学物理系毕业后,在英国担任软件工程

               师,后来在瑞士日内瓦的欧洲核子研究组织(CERN)谋得一份为期 6 个月的咨询
               工作。在这家国际核物理研究实验室工作期间,伯纳斯·李的任务是为新型粒子
               加速器编写软件,但他利用业务时间开发了一种超文本系统,并命名为“Enquire”。
               但是 Enquire 并没有特别之处,他只是众多实验性超文本系统找那个的一种。在伯

               纳斯·李离开 CERN 后,Enquire 世纪已无人问津。
                   伯纳斯·李回到英国时,个人计算机的发展正处于全盛时期,他找到一份能
               维持生计的工作。那就是为点阵打印机开发软件。1984 年 9 月,伯纳斯·李永久

               雇员的身份重返 CERN。在他离开的这段时间里,计算机联网的发展如火如荼。
               CERN 正致力将所有计算机连接在一起,伯纳斯·李受命协助开展这项工作。但
               没过多久,他重拾搁置已久的 Enquire 程序,再次燃起对超文本的兴趣。伯纳斯·李
               将万维网描述为“超文本与因特网的联姻”。然而,万维网的发展并非一日之功;

               相反,随着超文本与因特网技术的扩散和交织,伯纳斯·李耗时 5 年在迷雾中探
               索前行。直到 1989 年,伯纳斯·李与他的比利时合作者罗伯特·卡里奥才正式
               CERN 递交项目提案,请求提供必要的资源来开发他们所称的“万维网”。
                   万维网的概念实际上包括服务器端和客户端两方面。服务器将超文本文档(网

               页)发送给客户计算机(通常是个人计算机)。再由客户计算机显示在用户屏幕上。
               到 20 世纪 80 年代末,超文本技术已经发展成熟。同时,伯纳斯·李设计了一个


                                                    • 125 •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