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2 - 信息的脉络
P. 142

·信息的脉络·
                 有效的指标来评估万维网的发展水平,即“点击量”。这是衡量一个网站热度的
                 指标,至今仍然在使用。
                     1991—1993 年,万维网的发展步入快车道。并且出现了比万维网浏览器更强
                 大的浏览器。如芬兰赫尔辛基理工大学的 Erwise 浏览器,不仅提供简单易用的点

                 击式界面,还能够读取图片、声音与视频剪辑较多的超媒体文档。与万维网浏览
                 器相比,万维网服务器需要的软件要复杂得多。许多人通过因特网相互交流,提
                 供错误修复、程序“补丁”与其他改进,极大加快了程序的发展。在此过程中孕
                 育出最知名的服务器程序“Apache”。因特网促进了协同软件开发(又称开源运动)

                 的蓬勃发展,程度之深前所未有。


                     浏览器之争
                     万维网(现称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始于马赛克浏览器。“马赛克”出自 22 岁

                 的计算机科学本科生马克·安德森之手。这种浏览器提供 PC 与麦金塔版本,也可
                 以安装在计算机科学系青睐的 Unix 工作站上。个人计算机可以轻松使用这种浏览
                 器开始上网上冲浪。
                     1994 年 4 月 4 日,安德森与加利福纳尼亚州的企业家吉姆·克拉克共同成立

                 马赛克通信公司,致力为万维网开发浏览器和服务器软件。几个月后,马赛克通
                 信公司更名为网景通信公司。
                     安德森立即将伊利诺伊大学的一些程序员招致麾下,他们开始编写代码,重
                 操旧业。为迅速打开市场,克拉克与安德森决定将浏览器变为赠予非商业用户。

                 一旦在市场上居于主导地位,对产品收费就成为可能。网景由此创造出以互联网
                 销售软件的通用模式。
                     1994 年 12 月,网景浏览器 1.0 版正式推出,随之发布的还有配套的服务器软件。

                 这款浏览器同时支持 UNIX、Windows、麦金塔系统。并且能提供网络下载。由于
                 网景浏览器对非商业用途是免费的,这吸引了大量的非商业用户,使它迅速成为
                 人们上网浏览网页的默认浏览器。自此之后,万维网的崛起势不可挡,到 1995 年
                 中期,万维网贡献了四分之一的因特网流量,超过其他所有的网络活动。

                     20 世纪 80 年代,操作系统是个人计算机行业竞争最激烈的领域,进入 20 世
                 纪 90 年代,争夺的焦点转向互联网浏览器。1995 年的网景似乎势不可挡。当年夏天,
                 在成立仅仅 18 个月后,网景的首次公开募股就募得了 22 亿美金,到了 1995 年底,
                 网景浏览器的下载量已经达到 1500 万次,市场占有率超过 70%。但是个人计算机

                 市场的霸主微软并不打算将浏览器市场拱手让与网景。
                     面对互联网这一新大陆,很多公司感到无所适从,微软也不例外。正在发生


                                                  • 126 •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