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37 - 公路桥梁工程与隧道施工
P. 237

第六章  高速公路隧道施工全过程风险动态分析与反馈设计方法研究




                   第三,能否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是风险监控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风险管理
               制度的制定,必须在同类隧道施工管理的经验基础上,以适合施工项目管理为原则,
               内容覆盖层面、涉及深度必须适合,其实践操作性应必须符合施工现场实际。
                   第四,主动争取外部专家资源在风险管理方面的检查和协助,聘请外脑作为项目
               的长期重点风险管理咨询,深入现场分析、解决问题。

                   第五,定期、不定期召开风险评估例会针对隧道施工的各项风险因素,定期开展
               风险评估例会,对于高风险因素或突发风险积极邀请资深行业专家深入一线进行风险
               分析评估,制定切实可行的风险对策。

                   第六,隧道工程开工伊始,各级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均应建立完善的风险监控台账,
               风险管理系统的动态性决定了风险监控台账的动态性和不确定性,随着工程的进展,
               监控台账中的风险控制因素应不断更新、完善。各隧道均建立独立的风险监控台账,
               明确专人负责,明确潜在危险源的部位、风险危害程度、风险评估纪要、预控措施、
               专项安全施工方案等相关信息,通过公示或项目网络形式对全体参建人员公开。

                   (二)政府管理
                   第一,在系统地研究国外比较先进的工程风险管理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依据我
               国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隧道工程风险管理体系。第二,工程风险的识别、

               分析、评价、认定和控制需要专业人士及相关专家参与,没有专业能力,风险管理无
               从谈起。应注重培养复合型隧道工程管理人才,在风险管理基础上实现学科的交叉、
               合作与交流。第三,目前来看,我国保险公司和担保公司缺乏对开拓相关业务的热情
               和能力,隧道工程专业性强,情况复杂,保险公司或担保公司均缺乏专业的能力对工
               程建设的风险予以准确的预测和度量。可以鼓励建立一批具有工程风险管理经验和能

               力的中介服务咨询机构,在合理收取费用的前提下,形成预防、控制工程风险的工程
               咨询主体,从而对工程风险实施管理。目前,中小型隧道工程风险管理咨询公司和中
               介公司均处于起步阶段,应引导其逐渐成熟完善并实现规模化。第四,我国隧道工程

               在开工之前均按照招标文件要求投保了工程一切险和第三者责任险,但是该险种缺乏
               针对性,不能完全结合隧道工程的风险需求。隧道工程风险险种过于单一和模糊,应
               鼓励和扶持保险公司开发具有针对性地结合工程施工技术特点的隧道工程保险险种,
               发挥隧道工程保险市场巨大的潜力。














                                                                                         • 225 •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