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34 - 公路桥梁工程与隧道施工
P. 234

公路桥梁工程与隧道施工





























                                       图 6-30 风险管理的组织形式

                  2. 动态风险管理工作方法和措施
                  ①注重事前预控。加强施工单位与设计方人员沟通,详细了解本工程地质方面的
             存在的潜在危险源;详细、全面的研读设计文件,确定不良地质、特殊岩土、塌方、

             浅埋偏压、长大断层、突泥涌水等高风险段落;认真进行现场走访调研,对地方水文、
             地质、气候条件以及工程影响范围内的建(构)筑物、公路、地下管线、居民生产生
             活用水等周边环境进行全面核查,并形成正式报告。②过程中设置风险控制点。风险

             控制点是指为了保证施工过程质量而确定的重点控制对象、关键部位风险或薄弱环节。
             一方面,通过识别和评估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风险,以明确风险控制点(如重大危险源
             的识别);另一方面,进一步分析所设置的风险控制点在施工工序中的位置、风险特

             点和原因,并依此制订相应的风险预控措施和应急方案。③落实风险管理交底。每一
             分项工程开始实施前均进行风险管理交底,并结合技术交底进行。风险管理交底的内
             容包括施工方法、质量要求和验收标准,施工过程中需注意的风险、应采取的措施和

             应急计划以及落实责任人等。④做好动态风险分析结果的及时落实。动态的风险辨识
             是风险管理系统动态性的具体体现,随着隧道掘进长度的不断增加,风险管理的时间
             维、空间维均发生变化,超前地质预报、动态风险分析模型是隧道洞内施工风险辨识

             的动态基础,各参建单位必须重视风险信息并根据动态风险分析结果调整施工方法或
             设计文件,防止事故发生。
                  3. 风险管理机构工作制度

                  良好的工作制度是保障风险管理顺利实施的基础。一般而言,风险管理工作制
             度主要包括如下内容:①会议制度:建设单位定期召开由监理、设计和各参建单位的


             • 222 •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