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49 - 公路桥梁工程与隧道施工
P. 249
第七章 高速公路隧道施工变形监测分析研究
直接塌落和滑移(见图 7-5),在碎裂和散体结构岩体中变形破坏的主要方式是松弛、
松脱乃至崩溃。
图 7-5 不稳定块体的塌滑破坏图
②强度一应力控制型:围岩整体性较好,但岩石强度低于围岩应力,不仅发生脆
性围岩的弯折内鼓,还发生塑性围岩的塑性挤出,这类围岩的变形破坏主要取决于岩
石的抗弯或抗剪(拉)强度。例如,隧道顶拱的厚层状或块体状脆性围岩,当顶部拉
应力集中超过围岩的抗拉强度时,在裂隙特别是垂直裂隙发育时,即使很小的拉应力
也使岩体产生张性裂隙,被垂直裂隙切割成的岩体在自重作用下很不稳定,往往造成
顶拱的塌落。此外,塑性岩体的塑性流动变形和脆性岩体的剥落(见图 7-6)、岩爆
也是这类变形破坏的典型。
图 7-6 围岩压力较大时的剥落破坏
③混合类型:围岩结构面发育,岩石强度低于围岩应力,围岩稳定性不仅受结构
面控制,而且受地应力和岩体强度的制约。围岩的变形破坏除发生松弛、塌落外,还
发生塑性流动和剪切、挤出和溃屈破坏,隧道内常表现为侧墙的内挤和拱底的上鼓,
这类变形破坏主要发生在薄层状、碎裂结构的岩体中。例如,层状软岩的弯曲变形、
折断破坏和碎裂围岩的挤出变形和解体溃散。
④特殊类型:围岩的变形破坏既不受软弱面控制型的影响,又不受应力强度型的
制约,而是由于隧道开挖后,围岩表部应力降低区的形成促使水分由内部高应力地区
向围岩表部低应力地区转移,这种围岩内部的水分重分布使围岩表部易吸水膨胀的岩
• 2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