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9 - 农作物栽培技术和高产途径
P. 139

• 第三章  玉米种植及增产技术




             题。针对以上问题,金诚谦等通过试验探究了不同脱粒滚筒结构形式对大豆机收
             质量的影响,探索了不同含水率下最佳的脱粒参数匹配,为谷物收获机滚筒设计
             提供参考。钱震杰等通过研究柔性脱粒齿杆与谷物含摩擦打击动力学,为柔性脱

             粒齿杆设计提供理论基础。刘鹏等通过试验对比常规鱼鳞筛、加长鱼鳞筛、线性
             鱼眼筛、错位鱼眼筛、贝壳筛、网筛、圆孔筛、六棱孔筛、鱼鳞尾筛、栅格尾筛
             分别作为上筛、下筛和尾筛的不同组合形式对清选效果的影响,为大豆联合收获
             机清选筛的研发提供经验。金诚谦等进行了大豆联合收获机整机作业参数的试验

             优化,通过优化试验得出大豆联合收获机的最佳作业参数组合为前进速度 6km/h、
             脱粒滚筒转速 450r/min、脱粒段脱粒间隙 25mm、分离段脱粒间隙 20mm、导流
             板角度 26°、风机转速 1260r/min、分风板角度 11.5°、上筛前部开度 19mm、
             上筛后部开度 11mm,此时损失率为 0.24%,破碎率为 0.90%,含杂率为 0.14%。

                 (5)大豆低破碎籽粒输送技术
                 联合收获机螺旋输送器对大豆籽粒有搓擦挤压作用,造成了大豆籽粒破碎率
             高的问题,郭飞扬等设计了大豆联合收获机气力卸粮装置,有效解决了卸粮过程
             中螺旋输送器对大豆造成挤压损伤的问题,可以满足大豆联合收获机的卸粮要求。

             随后对叶轮转速、卸粮软管内径、风机转速为因素,以破碎率、卸粮效率为指标
             进行响应面试验,得到最优的气力卸粮工作参数为叶轮转速 15r/min,风机转速
             3166r/min,软管内径 100mm,此时破碎率为 1.49%,卸粮效率为 1.3L/s,降低了
             卸粮过程对大豆籽粒的损伤。

                 (6)大豆收获质量在线检测技术
                 联合收获机作业质量在线检测可以为收获部件的参数调整提供反馈,但现阶
             段大豆联合收割机作业质量在线检测手段缺乏。陈满等以联合收获机收获的大豆
             样本为研究对象,建立基于高光谱的大豆含杂率反演模型,该模型具有较强的拟

             合效果和预测能力,为大豆机械化作业含杂率的在线快速检测提供了新途径。陈
             满等提出了基于机器视觉的谷物联合收获机在线破碎率、含杂率的检测方法,实
             现了大豆机械化收获质量在线可视化检测与报警,为大豆联合收获机的参数在线
             监测与自适应控制策略提供技术支持。

                 3. 现有收获装备
                 针对大豆先收的收获模式,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和企业联合研
             制了 4LZ-1.5、4LZ-2.0 型大豆联合收获机,有效割幅 1.5m、2m,适合带状复合



                                                                                 ·127·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