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8 - 农作物栽培技术和高产途径
P. 138

农作物栽培技术和高产途径
            Crop Cultivation Techniques and High-yield Pathways


            考。耿端阳等设计了间隙定位加持输送装置,解决了立辊式玉米收获机茎秆输送
            装置堵塞的问题,提高了立辊式玉米收获机割台的稳定性。
                (2)玉米低损低破碎脱粒技术

                在玉米籽粒联合收割机方面,玉米籽粒收获一次性完成果穗摘取、脱粒清选
            等工序,收获效率高,成本低,但是容易导致籽粒损伤破皮、籽粒损失等问题。
            玉米低损低破碎脱粒技术是解决玉米脱粒过程中的籽粒损伤与损失的关键技术。
            耿端阳等设计了横轴流式玉米柔性脱粒滚筒,采用柔性钉齿和弹性短纹杆组成

            的柔性脱粒滚筒可以减小脱粒元件与果穗之间的刚性冲击,从而有效降低脱粒过
            程中的未脱净率,降低籽粒损伤。王镇东等设计了一种变径脱粒滚筒,将滚筒前
            端直径渐变增大,后端与脱粒分离段等径,减少了脱粒元件与果穗之间的直接接
            触,使果穗之间的接触揉搓作用更强,降低了籽粒的破碎。为降低籽粒清选损失

            率和含杂率,程超等建立籽粒含杂率和损失率的回归模型并进行参数优化,得到
            玉米籽粒收获机清选作业参数较优水平区间为风机转速 800~1000r/min,振动频
            率 6~8Hz,上清选筛孔开度 15~25mm。王立军等对清选筛体结构和清选气流场
            进行了优化,得到最佳的筛孔长度 21.68mm,筛孔高度10.86mm,筛孔纵向间

            距 55.04mm,此时振动筛的筛分效率达到 89.91%,籽粒清洁率达到 97.28%,当
            清选装置入风口气流速度 16m/s,气流角 25°,阶梯高度 8.36mm,振动频率 4.45Hz
            时,清洁率可提高到 99.16%。
                (3)大豆低损割台技术

                由于大豆结荚低,且易炸荚,研究大豆联合收获机割台仿形技术具有重要意
            义。Ni 等研究分析了土壤与收获机仿形机构的相互作用机理,建立了仿形机构
            受力与土壤下陷关系模型及角度传感器检测角度与仿形机构转角的关系模型,设
            计了割台高度自适应调节系统,试验结果表明,割茬平均高度与设定值的相对误

            差小于 2mm,实现了割台对地仿形功能。金诚谦等采用 MBD-DEM 耦合的方法
            设计了一种主—副板压紧式割台仿形机构,提高了仿形机构对田间地形变化感知
            的灵敏度,为联合收获机割台的仿形系统设计提供了参考。另外,使用柔性拨禾
            板可以有效降低拨禾轮对大豆植株的打击,匀流输送割台可以解决茎秆在割台上

            的拥堵问题,降低大豆炸荚、飞溅等割台损失。
                (4)大豆低破碎柔性脱粒技术与高效清选技术
                我国的大豆机械收获相较于小麦水稻等作物存在破碎、含杂及损失较多的问



            ·126·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