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9 - 环境影响评价及监测研究
P. 109

第五章 环境污染控制与保护措施



             定其影响范围。于秀娟,李广影针对噪声与振动影响的敏感区域如学校、幼儿园、
             医院、住宅、站台等沿线建筑的防噪减振的要求较高,同时受到安装空间、线路
             设备限界以及市容、路容美观性要求等一系列限制,提出“双面吸声屏障”,降

             噪减振效果较佳,但也受到一定条件的制约。
                 德国 R.D.Woods(1965)首先在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明沟的隔振效果;
             Lysmer(1972)研究了明沟对水平剪切波的隔振效果。
                 德国 F.E.Richart 和 R.D.Woods 等又针对隔振沟和板桩墙等隔振措施进行了

             实验研究。基于交通车辆引起的结构和地面振动,进一步引发的周边建筑物振动
             以及相应的振动控制和减振措施,在规划和设计的最初阶段就应加以考虑,从而
             提出了一种基于脉冲激励和测试分析的诊断测试方法,来猜测市区铁路线四周
             建筑物地面振动水平,并通过不同测点数据的传递函数分析研究了振动波的传播

             规律。
                 排桩和孔列的研究,是 Woods(1974)对孔列的隔振效果进行研究之后才相
             继开始的;Liao 等人(1978)将水波比拟为弹性波分别对桩列数和孔列数的隔振
             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排桩数目越多,屏障体系的厚度越大,隔振效

             果越好。但是多排桩的排距对隔振效果的影响不明显。
                 另外,减振墙也常用来作为隔振使用,其效能与减振沟类似。有试验表明,
             减振墙的板质、厚度和深度对减振效果均有影响,可以获得明显的减振效果,国
             外已成功地采用这种措施防止地铁和其他振动对建筑物的干扰,但减振墙的应用

             容易影响市容美观。
                 2. 减振技术的研究
                 减振就是用弹性连接取代刚性连接,减少振动的能量从振源传递出去或者在
             基础与设备之间装设有效装置(例如弹性扣件、隔振垫层等),减弱通过基础传

             递到仪器设备的振动,从而达到降低振动、抑制传播的目的。目前,国内外城市
             轨道交通减振降噪技术主要体现在:选用合适的轨下基础、采用适当的弹性扣件、
             增加一定的弹性垫层、采用新型的钢轨线路、加强轨道的不平顺管理和采用优良
             的混凝土梁。

                 在高架线路采用弹性钢轨扣件,可以减小振动向桥梁和沿线建筑物传递,降
             低轮轨噪声以及抑制高架梁体对周边建筑物的二次噪声。日本高架线路测试结果
             表明,采用弹性钢轨扣件,噪声可降低 3dB。采用适当的弹性扣件,可以增加整



                                                                                  ·95·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