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8 - 环境影响评价及监测研究
P. 108

环境影响评价及监测研究



                6. 有源噪声控制技术
                传统的噪声控制方法是利用声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使声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
            能量,从而达到降噪目的。这是一种“被动式”降噪方法,且一般所用设备体积

            和重量大。如果利用人为的声源(次级声源)使其产生的声场与原噪声源(初级
            声源)产生的声场发生相干性叠加,必然会产生静区,达到降噪的目的。由于这
            种方法引入了可控制的次级声源,所以是“主动式”的降噪方法。当前,噪声主
            动控制(activenoisecontrol,ANC)已成为噪声控制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有源

            控制技术应用研究工作集中的领域是管道噪声有源控制技术、隔声罩中的有源控
            制技术、汽车内部噪声和排气噪声有源控制、变压器噪声有源控制、结构振动声
            辐射的有源控制等。
                7. 噪声控制技术的计算机辅助工具

                计算机技术和数字处理技术的发展给噪声控制技术的发展带来重大的促进作
            用,声强技术和有源控制技术在近年所取得的新进展主要以计算机技术和数字处
            理技术做支撑。在实际噪声控制领域中,取得实际应用效果的包括室内吸声处理
            降噪效果预测和声场分布预测以及道路、铁路、航空噪声的预测等。

                8. 交通噪声控制
                城市中的交通噪声可在街道两侧设隔声障板,合理设置乔灌木与草坪相间的
            绿化林带使声能衰减;其次是改变汽车喇叭的指向性来降低噪声,机动车辆加置
            消声器等,都有较好的效果。


                二、振动污染防治

                (一)轨道交通振动污染防治
                1. 隔振措施的研究

                隔振就是为降低振动或控制振动的不利影响,可从降低振源的激振强度、切
            断振动的传播途径或在传播途径上削弱振动。主要隔离模式有:声屏障,减振沟
            (明沟、充填式沟渠)、排桩或孔列、减振墙。
                应用屏障是防止和减轻地面振动的有效措施。声屏障是轨道交通运行中降低

            噪声和抑制振动的一种有效措施。在地面和高架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都可以采
            用声屏障可有效控制噪声的传播。高广运等首次提出了地面连续和非连续屏障隔
            振的概念,指出非连续排桩屏障的散射效应决定隔振效果,而屏障的衍射效应决



            ·94·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