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3 - 环境影响评价及监测研究
P. 103

第五章 环境污染控制与保护措施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集中式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补给区污染源强评价
             与分级技术指南》等标准规范体系为基础,深入挖掘地下水污染防治相关工作与
             科学研究成果,分级(国标、行标、团标等)制定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规范与指

             南文件等,出台涵盖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监测网络与信息化建设、污染风险评
             价与管控、污染防渗改造、污染修复等技术的规范性文件,以满足不同层面的地
             下水环境监管需求。

                 三、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


                 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归纳起来主要有:物理处理法、化学法、生物修复法及
             复合技术法。
                 (一)物理处理法

                 物理处理法技术指技术的核心原理是以物理规律起主导作用的技术,主要包
             括以下几种方法:水动力控制法、屏蔽法、抽取法等。
                 1. 水动力控制法
                 水动力控制修复技术是建立井群控制系统,通过人工抽取地下水或向含水层

             内注水的方式,改变地下水原来的水力梯度,进而将受污染的地下水体与未受污
             染的清洁水体隔开。
                 2. 屏蔽法
                 屏蔽法是在地下建立各种物理屏障,将受污染水体圈闭起来,以防止污染物

             进一步扩散蔓延。它只在处理小范围的剧毒、难降解污染物时才可考虑作为一种
             永久性的封闭方法,多数情况下,它只是在地下水污染治理的初期,被用作一种
             临时性的控制方法。
                 3. 抽取法

                 抽取法是在污染区施工一对或数对钻孔,向一个孔中注入清洁的水,从另一
             个孔中抽出含污染物的水到地表进行处理,去除污染物或使其失效。
                 (二)化学处理法
                 地下水污染的化学修复技术指使用化学原理来处理地下水污染的技术,具体

             就是通过氧化、还原、吸附、沉淀、有机金属络合等化学反应使重金属或有机物
             在原地转化为无毒或毒性小的形式或形成沉淀而去除的方法。反应药剂应具有较
             高的活性,本身无毒,不造成水体的二次污染,且成本低廉。



                                                                                  ·89·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