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6 - 环境影响评价及监测研究
P. 106

环境影响评价及监测研究



                         第四节 环境噪声及振动污染防治技术


                一、环境噪声污染防治


                (一)环境噪声污染控制途径
                解决环境噪声污染问题的一般程序是首先进行现场噪声调查,测量现场的噪
            声级和噪声频谱,然后根据有关的环境标准确定现场容许的噪声级,并根据现场

            实测的数值和容许的噪声级之差确定降噪量,进而制定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
            的控制方案。控制环境噪声危害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声源控制

                主要的噪声源包括机械设备和运输工具等,控制其噪声的途径一是改进结构,
            提高部件的加工精度,以降低声源的噪声发射功率;二是利用声的吸收、反射、
            干涉等特性,采用吸声、隔声、减振、隔振等技术,以控制声源的噪声辐射。
                2. 传声途径的控制

                声在传播中的能量随距离的增加而衰减,因此使噪声源远离需要安静的地方,
            可以达到降噪的目的。多数噪声源以低频辐射噪声时,指向性很差;随着频率的
            增加,指向性增强。因此,控制噪声的发射和传播方向是降低噪声的有效措施。

            还可建立隔声屏障阻挡噪声的传播或应用吸声结构将噪声声能转变为热能。此外,
            在城市建设中应采用合理的城市防噪声规划。
                3. 接收者的防护
                为了防止噪声对人的危害,可采取下述防护措施:(1)佩戴护耳器,如耳塞、

            耳罩、防声盔等;(2)减少在噪声环境中的暴露时间;(3)定期进行听力检测,
            根据听力检测结果,适当调整在噪声环境中的工作人员。合理控制噪声的措施是
            根据噪声控制费用、噪声容许标准、劳动生产效率等有关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确定

            的。在经济条件和技术上可行的情况下,应优先考虑采取工程措施,从声源或传
            播路径上来降低生产场所的噪声。但尚有许多场所如部分车间等目前还不可能采
            用声源降噪或声传播路径降噪的措施,这些场所应及时采用个人防护措施来控制

            噪声危害。另外,某些地方虽在声源上或声传播路径上采取降噪措施后噪声级仍
            未能降到 85dB(A)以下,应借助护耳器来补充解决。
                治理噪声污染还必须认真执行国家或地方噪声标准。多数国家规定职业噪声



            ·92·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