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9 - 畜牧兽医类动物生理研究分析
P. 29
第一章 动物疫病防控及管理研究
易感性的差异部分是由宿主基因决定的,并发现自然抵抗相关(NRAMPl)基因、
维生素 D 受体(VDR)基因、甘露糖结合植物凝集素基因(MBL)等可能与结
核病易感性相关。因此,具有遗传性抗性基因缺陷或变异的宿主发病风险就会大
大增加。
(3)获得性宿主风险
与遗传性宿主风险相对应的是获得性宿主风险,与之相关联的是一般抗病力。
这种抗病力体现了机体对疫病的整体防御功能。环境变化、管理水平低下、营养
不足、疫病、年老或年幼都会影响动物的身体状况,削弱机体对疫病的整体防御
功能,从而使一般抗病力降低。一般抗病力越低,患病的风险就越大。
(4)自然环境风险
从对动物疫病的地区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流行病学研究中我们不难发现,某
些疫病之所以能在一个地区存在,与当地自然环境因素有密切关系。最主要的环
境因素包括:高程、温度、降雨、湿度和植被等影响病原生存、发展、活动和寿
命的因素,以及病原的传播媒介、动物贮存宿主。自然环境可能削弱宿主抵抗力
并增加宿主对疫病的易感性,或为致病因子的生存、繁殖和传播提供有利条件。
(5)社会环境风险
社会环境对动物疫病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消费者需求的影响、利益相关者行为
的影响、习俗和文化背景的影响以及公众风险认知水平的影响四个方面。首先,
消费者市场是畜牧业发展的导向,畜牧业不断发展以迎合社会不断变化的需求。
这就可能给动物带来新的和不断变化的疫病风险。其次,每个利益相关者都受自
身“利益最大化”“风险最小化”和“成本最小化”等思维的支配。一旦自身环
节出现问题,首先会寻求自我利益的保护,设法将风险转移给产业链上其他利益
主体,从而导致疫病传播和异地流行。畜牧业价值链是当地习俗和文化背景下运
行的,习俗和文化背景也成为动物疫病风险因素之一。例如,中国南方地区有喜
食鲜活农产品的习惯,流行现宰现卖的习俗,这种习惯催生大量活禽市场的存在。
活禽市场的存在是疫病传播的高风险因素。
公众风险认知水平可以影响风险后果、可接受风险以及动物疫病防控政策。
如果公众风险认知水平过低,当公共突发事件到来时,就会产生心理危机。例如,
禽流感疫情不仅因家禽死亡、家禽扑杀和疫情控制而造成直接损失,还因公众的
恐慌而导致家禽销售量和价格猛烈下跌,以致家禽养殖业、食品加工业、饲料加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