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3 - 畜牧兽医类动物生理研究分析
P. 33

第一章 动物疫病防控及管理研究



             区钉螺扩散,人、畜接触疫水感染的机会增加,部分农业血防工程受损,因此血
             吸虫病疫情反弹风险加大。
                 第三,猪链球菌Ⅱ型。病猪和带菌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从外地引入带菌

             猪,混群、免疫接种、高温高湿、气候变化、圈舍卫生条件差等应激因子使动物
             的抵抗力降低时,均可诱发猪链球菌病。受洪涝灾害后高温高湿环境气候等因素
             影响,在一些历史流行区,猪链球菌Ⅱ型的发生风险加大。
                 第四,钩端螺旋体病。该病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是经水传播的疫病。

             钩端螺旋体在微碱性并含有一定腐殖质和淤泥中可长期生存,如果其随感染动物
             的粪尿进入水中,洪涝灾区的环境为其生存繁殖与扩散提供了有利条件,人、畜
             感染概率就会增加。
                 3. 条件致病性疫病发病率会有所升高

                 受洪涝、高温高湿气候等因素影响,畜禽生存生活的外部环境条件发生了改
             变:一是洪涝灾害导致当地水质等环境变差、蚊虫滋生,使得啮齿类动物生存环
             境发生变化,更利于病原的扩散;二是连降大雨,饲料受雨受潮,易于霉菌滋生,
             产生毒素。对于动物机体本身,高温、高湿、雨淋、日晒、虫咬等因素可导致动

             物应激增加、免疫抵抗力下降。此外,某些疫病平时缺乏系统性免疫和预防。综
             合以上环境和自身条件的影响,痢疾、猪肺疫、副猪嗜血杆菌、禽霍乱、鸡白痢、
             牛腐蹄病、腹泻类疾病、结膜炎等细菌、病毒感染和中毒性疾病呈上升趋势,部
             分地区寄生虫病及虫媒传播性疫病感染风险增加。

                 4. 不同区域疫病风险分析
                 对于长江中下游省份,在高温高湿、强降雨、洪涝等多种因素叠加影响下,
             动物疫情发生风险较大,特别是洪水导致血吸虫流行地区钉螺面积扩大,疫情反
             弹风险增加;对于东北及华北山区,炭疽等疫病发生扩散的风险较高;对于华南、

             华中水网密集地区,暴雨、洪涝导致野鸟栖息地面积扩大,禽流感防控形势将趋
             于复杂。此外,因蚊虫滋生,虫媒密度加大,局部地区发生虫媒病的风险不可
             低估。
                 (三)防控对策

                 1. 综合防控措施
                 为了有效应对洪涝灾害带来的疫病发生风险,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当地
             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切实做好预警预测,及时开展防疫工作。在洪涝灾害发生前:



                                                                                  ·21·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