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2 - 畜牧兽医类动物生理研究分析
P. 32

畜牧兽医类动物生理研究分析



            过程,武汉、南京、合肥等城市相继发生内涝,对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生产造成严
            重影响。据报道,截至 2023 年 7 月 13 日,全国已有 28 省(区、市)1508 个县
            遭受洪涝灾害,直接经济损失约 1469.80 亿元。

                2. 畜牧业受灾情况
                洪涝灾害给畜牧业生产和动物防疫工作带来严峻挑战。据有关部门调查,
            2023 年 6 月份以来的洪涝灾害已造成河北、江苏、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
            广东、广西、重庆、贵州、云南等省(直辖市)的 2996 万多头(只)畜禽死亡,

            其中死亡生猪 66 万头、家禽 2912 万羽、大牲畜近 3 万头、羊 12 万只,倒塌损
            坏栏舍超过 949 万平方米,损失饲草料近 46 万吨,受灾草原面积逾 16 万亩,畜
            牧业直接经济损失超过 53 亿元。
                (二)次生动物疫病发生风险分析

                该次洪涝灾害已直接导致数千万畜禽死亡。综合分析各种因素,次生动物疫
            情风险形势如下。
                1. 重大动物疫情形势总体平稳
                预期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小反刍兽疫等重

            大动物疫情出现区域性暴发的风险不大,主要原因:一是根据近年来全国动物疫
            病主动监测和疫情报告情况,重大动物疫病形势连续多年保持平稳;二是全国重
            大动物疫病春季集中免疫工作圆满完成,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抗体合格率整体保持
            在较高水平。同时,考虑到洪水造成病原的暴露、扩散,以及动物抵抗力下降等

            因素,重大动物疫病点状发生的风险相应增加。
                2. 自然疫源性疫病的地方流行和扩散风险加大
                受洪涝、暴雨冲刷影响,炭疽、血吸虫病、猪链球菌Ⅱ型、钩端螺旋体病等
            地方性疫病的发生和扩散风险加大,尤其是这几种病均为人畜共患传染病,对公

            共卫生安全威胁巨大。
                第一,炭疽。该病由炭疽芽孢杆菌引起,患病动物和因炭疽而死亡的动物尸
            体,以及污染的土壤、草地、水、饲料都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因雨水冲刷、洪
            涝导致土壤和环境中的炭疽孢子外露,老疫区发生疫情的风险较高。

                第二,血吸虫病。该病由日本血吸虫寄生于人或哺乳动物引起,通过皮肤、
            黏膜与含尾蚴的疫水接触感染。感染钉螺逸出尾蚴污染水源,人畜与疫水接触的
            频率以及接触面积直接影响着感染率和感染程度。洪涝灾害可引起血吸虫病流行



            ·20·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