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7 - 畜牧兽医类动物生理研究分析
P. 37
第一章 动物疫病防控及管理研究
措施果断、合力扑疫”的措施,做到早发现、早处置、迅速扑灭、减少损失。
6. 稳定村级动物防疫队伍,加强对村动物防疫员的业务培训
加强对村级动物防疫员的管理,建立健全奖惩考核制度,对不称职的及时撤
换;每年对村级动物防疫员进行表彰,鼓励先进;给村动物防疫员解决意外伤害
险和养老保险。继续加大对村级动物防疫员的技术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7. 提高畜禽免疫密度
乡镇人民政府、村(居)委会要切实加强对畜禽免疫工作的组织,充分发动
群众、用事例教育群众;防疫员要不辞辛劳,技术上精益求精,用真情打动群众;
教育群众改变放“野牛”“野猪”的传统陋习,主动接种疫苗,保证牲畜安全。
8. 调整防疫机构、明确职能职责,合理配置人员
成立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撤销县畜牧兽医站和县动物疫情监测站。县
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承担免疫、监测、疫情处置、疫情报告等业务。将动物检
疫和动物防疫监督职能全部归口到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在人员配置上,加强县动
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9. 充实防疫监督队伍,加强动物防疫监督工作
加强动物防疫监督队伍建设,调整、充实县动物卫生监督所的人员,保证动
物防疫监督工作到位。监管理念从查处违法行为为主向主动预防违法行为发生转
变,对养殖场(大户)、畜禽交易市场、运输、屠宰加工环节进行重点监管,切
断疫病传播途径。
10. 严格执行技术规范,严肃工作纪律
固定专人管理生物疫苗,严格按技术规范储藏、运送、使用疫苗,以保证疫
苗质量和免疫质量。加强职工职业道德教育,严肃工作纪律,发现违规行为,按
规定处理当事人。
11. 创新畜牧养殖模式
加快推进畜牧业专业化、标准化、产业化,以养殖小区和规模场户建设为重
点,提高畜牧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发展现代畜牧业。通过养殖小区和规模场户
建设,实现“统一防疫、封闭管理、严格消毒、定期监测、严格检疫”,增强抵
御重大动物疫病风险的能力,提高防控水平。
12. 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养殖户的动物防疫意识
采取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宣传动物防疫知识和《动物防疫法》等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