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1 - 道路及桥梁工程检测技术管理
P. 101

第二章 道路检测理论研究




             定的:“路基和路面应该根据道路的交通量、等级、功能,结合沿路的地形地质
             和路用材料等自然条件进行相应的设计,来确保道路能够具有充足的耐久性和稳
             定性以及强度。另外,内部面层还应该满足平整和抗滑等相关要求。”“在设计

             路基的过程中,为了防止水土流失、河道堵塞以及诱发路基等病害,需要注重排
             水和防护设施的相关设计。路基断层面形式与沿线自然环境应该做到相互协调,
             从而避免深挖或高填导致的不良影响。”具体地,道路应该具备以下特征,即适
             用性、安全性、耐久性、经济性、环境与美观相互协调等。道路的适用性指的是

             满足适用一定的功能目的和要求的能力,这一能力要在确保安全性的基础上实现,
             这包括道路行驶的通畅度、舒适性以及良好的视觉外观等。道路在工程竣工后要
             达到所要求的服务水准,既要在一定时期内适应交通量的不断变化,又要满足既
             定设计速度所规定的视距、线形、坡度等要求。道路的耐久性是指道路具备的足

             够使用年限,从工程竣工以后到使用年限内能够抵御自然灾害和一定荷载的能力。
             道路的安全性是指道路质量的可靠性,即在道路工程竣工后达到相应规定的质量
             标准,也是道路在所规定的时限内确保结构安全、行车安全以及人身安全的能力。
             道路是否安全具体关系到广大群众的实际切身利益,因此可靠性就是道路工程质

             量的最基本要求。当道路交付使用,就必须保证其使用安全,如路基路面的基本
             承载能力与结构稳定性以及安全度,要达到相应的规定和要求。道路的经济性指
             的是从工程规划到设计勘察再到施工到正式运营的全部使用期内,其总体成本消
             耗的合理程度。道路的建设还应其整体考量设计、施工、维护、管理的成本效益,

             做好运营、安全、环保等社会效益的分析,最终选择最佳方案;道路的建设应该
             根据自然条件的变化来进行相关的环境绿化与保护以及路容的美化,进而适应可
             持续发展的要求。
                 (二)道路工程质量的弊病

                 1. 路基
                 路基的稳定性与强度确保了路面稳定性和强度。在道路的整个施工过程中,
             路基碾压和横坡处理一直较为粗略,相关施工没有按要求碾压和平整。路基标高
             不准、平整度不足导致标高稍高的地方称承重厚度不足,出现龟裂现象,并且标

             高略低的地方伴有材料浪费。除此之外,道路路基施工中,较为关键的路基施工
             部位是路堤的填筑与管线沟槽的退佃。沟槽覆土的违规操作将导致道路质量留下
             较为严重的后遗症。在道路地表以下部位铺设的各类管线将影响沟槽的回填密度,



                                                                                  ·93·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