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4 - 道路及桥梁工程检测技术管理
P. 184
道路及桥梁工程检测技术管理
Technical Management of Road and Bridge Engineering Test
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微波遥感技术,它是利用合成孔径雷达的相位信息提取
地表的三维信息和高程变化信息的一项技术。合成孔径干涉雷达具有全天候工作
能力,发射的微波对地物有一定的穿透能力,能提供光学遥感所不能提供的信息,
且是主动式工作方式。理论上 INSAR 方法可以探测到毫米量级的地面变化,尽
管目前 INSAP 的精度仍低于 GPS 的观测精度,但 INSAR 技术能提供比 3PS 技
术好得多的空间分辨率。该技术手段特别适于解决大面积的滑坡、崩塌、泥石流
以及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的监测预报,是一项快速、经济的空间探测高
新技术。
每种监测方法,都有其优缺点,要根据滑坡的具体情况,选用精度适宜,经
济合理的监测方法。
2. 物理与化学场监测
监测灾害体物理场、化学场等场变化信息的监测技术方法,如应力监测、地
声监测、放射性元素(氡气、汞气)测量、地球化学方法以及地脉动测量。目前
用于监测滑坡等地质灾害体所含放射性元素(铀、镭)衰变产物(如氡气)浓度、
化学元素及其物理场的变化,地质灾害体的物理、化学场发生变化,往往同灾害
体的变形破坏联系密切,相对于位移变形,具有超前性。
3. 地下水监测
监测地质灾害地下水活动、富含特征、水质特征为主的监测方法。如地下水
位(或地下水压力)监测、孔隙水压力监测和地下水水质监测等。大部分地质灾
害的形成、发展均与灾害体内部或周围的地下水活动关系密切,同时在灾害生成
的过程中,地下水的本身特征也相应发生变化。
4. 诱发因素监测
主要包括以监测地质灾害诱发因素为主的监测技术方法:气象监测、地下水
动态监测、地震监测、人类工程活动监测等。降水、地下水活动是地质灾害的主
要诱发因素;降水量大小、时空分布特征是评价区域性地质灾害(特别是崩、滑、
流三大地质灾害的判别)的主要判别指标之一;人类工程活动是现代地质灾害的
主要诱发因素之一,因此地质灾害诱发因素监测是地质灾害监测技术的重要组成
部分。主要地质灾害监测方法见表 4-1。
·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