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4 - 动物生物技术与繁殖研究
P. 114
动物生物技术与繁殖研究
Research on Animal Biotechnology and Reproduction
第二节 动物克隆技术
一、克隆技术原理
克隆(Clone)是指生物体通过体细胞进行的无性繁殖(Asexual Reprodu-
ction)以及由无性繁殖形成的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后代个体组成的种群。这门生物
技术叫做克隆技术。克隆动物的基本过程:先将含有遗传物质的供体细胞的细胞
核移植到去除细胞核的卵细胞中,通过融合、激活和体外培养等方法使两者融合
为一体,然后促使这一融合体细胞分裂繁殖发育成胚胎,当胚胎发育到一定程度
后,再将其植入到动物子宫中使该动物怀孕,就可产下与供体细胞基因相同的
动物。在 20 世纪 50 年代,非洲爪蟾(两栖动物)的成功克隆,揭开了细胞生
物学的新篇章。绵羊多利的克隆成功震动了整个世界,被美国《科学》杂志评为
1997 年世界十大科技进步的第一项。目前全世界已经成功克隆的动物有以下几
种:蛙(1952 年);鲤鱼(1963 年);绵羊(1996 年);鼠(1998 年);猕猴、
猪(2000 年);牛、猫(2001 年);兔、骡、鹿、马(2003 年);狗(2005 年);
灰狼(2007 年);骆驼(2015 年)。克隆人即通过克隆技术繁育的人类。首先
提出“克隆人”思想的是英国生物科学家霍尔丹:“克隆人类不仅可能,而且能
成为人类控制自身进化的有效手段。”国际上有多个团队进行了人类克隆胚胎研
究,不过都在发育早期予以销毁,而人类的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等辅助繁殖技术
已非常成熟,克隆人所需的技术储备已经具备,克隆猴的成功证明克隆人在技术
上是可行的。
二、克隆过程中的重编程
体细胞克隆成功率低和个体出现畸形的一个关键原因,就是供体细胞重编程
失败。重编程指在不改变基因序列的情况下,通过表观遗传修饰如 DNA 甲基化
来改变细胞命运的过程,使细胞从一种基因表达谱转换为另一套不同的表达谱。
受精卵是生命周期中全能性最高的细胞,因此核移植也是最早被用于体细胞重编
程的经典方法。此外,还有胞质融合、细胞融合、过表达转录因子等方法也可
诱导重编程。2006 年,YAMANAKA 实验室通过过表达 4 个转录因子:Oct4、
Sox2、Klf4 和 c-Myc,成功将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诱导为多能干细胞,这也是重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