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9 - 动物生物技术与繁殖研究
P. 119

第五章  动物生物技术应用


             级结构重编程的重要障碍。
                 (五)转录组重编程
                 胚胎经历了表观重编程和染色质重塑,这将会对其转录组产生影响。研究

             人员使用 RNA-seq 技术分析了 SCNT 胚胎的转录活性,发现小鼠 SCNT2 细胞
             期胚胎与 IVF 胚胎相比有超过 1000 个基因没有被正确转录。在供体卵丘细胞
             中高表达的基因,超过 80% 都在 SCNT 胚胎和 IVF 胚胎 2 细胞阶段迅速下调,
             表明这些基因都发生了重编程;剩下的 20% 的基因在 IVF 胚胎中沉默,但是在

             SCNT 胚胎中依然维持高表达,这些基因维持了它们在供体细胞中的转录状态,
             在 SCNT 后没有被立刻重编程。在胚胎干细胞中特异性表达的一些基因,在体细
             胞中被沉默,在 IVF 胚胎中被激活,这些基因中约 85% 在 SCNT 胚胎中也被成
             功激活,表现出全局转录重编程;剩下 15% 的基因在 SCNT 胚胎中抵抗重编程,

             依然保持沉默状态。这些在 ZGA 中没有被成功激活的基因富集了转录抑制标志
             H3K9me3,与上述结果一致。
                 (六)X 染色体重编程
                 在哺乳动物中,雌性有两条 X 染色体,雄性只有一条 X 染色体,雌性需要

             失活一条 X 染色体来维持雄性和雌性之间平等的 X 连锁基因表达。这一过程受
             Xist 基因调控,其在需要被失活的 X 染色体上顺式表达,转录出一种长非编码
             RNA,通过招募转录抑制蛋白,如 PcG 蛋白,包裹住整条 X 染色体,使其成为
             异染色质,变成沉默状态。在哺乳动物正常的胚胎发育过程中,X 染色体失活出
             现在囊胚期,内细胞团细胞的一条 X 染色体随机失活,而滋养层细胞的父源 X

             染色体失活。然而在小鼠 SCNT 胚胎中,出现了异位 X 染色体失活,雌性来源
             的供体细胞中原本失活的 X 染色体会被重新激活,随后在囊胚期检测到两条 X
             染色体均转录 Xist RNA,造成 X 连锁基因表达异常。这一异常现象可以通过使

             用 Xist 基因杂合敲除的供体细胞改善,最终可以将克隆小鼠的出生率提高约 8 倍。
             此外,通过向 SCNT 胚胎中注射 Xist 基因的 siRNA 也可以提高雄性小鼠的出生率。
             在克隆牛和克隆猪中同样观察到 Xist 基因的异位表达,暗示其机制具有保守性。


                 三、哺乳动物克隆技术的发展

                 (一)克隆技术的发展历程
                 在动物中最早实现体细胞克隆技术是在 1962 年,GURDON 实验室使用非洲



                                                                                    105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