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4 - 动物生物技术与繁殖研究
P. 124
动物生物技术与繁殖研究
Research on Animal Biotechnology and Reproduction
环境,可能是一种新的提高克隆效率的思路。
(四)优化传统核移植中的关键技术环节提高克隆效率
Kwak 等通过在体外培养基中添加猪粒细胞一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GM-
CSF),显著提高了克隆胚胎体外发育性能,促进了 CDX2、BCL-2 和 PCNA 等
转录因子的表达。Lee 等研究发现,在体外胚胎(1VF 和克隆胚胎)培养基中添
加 GM-CSF,矫正了猪克隆胚胎中 GM-CSF 受体的异常表达,将 GM-CSF 处理
的 6 日龄克隆囊胚移植到受体母猪体内,成功获得了后代。传统体细胞核移植过
程中,通常使用细胞松弛素(CB)抑制激动蛋白聚合以防止假第二极体的排出。
Terashita 等研究发现,CB 处理的一细胞期胚胎细胞质中 F 肌动蛋白分布异常,
然而 LatA 处理胚胎细胞中 F 肌动蛋白分布正常,小鼠克隆效率也显著高于 CB
对照组。Himaki 等用 LatA 替代 CB,显著提高了克隆效率极低的 crown 微型猪
囊胚体外发育能力和全程克隆效率。Song 等用仙台病毒替代传统的电融合,降
低了 ER 应激介导的细胞凋亡水平,并显著提高了牛克隆囊胚发育效率和质量。
Liu 等在传统参数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融合一激活时间间隔,其中,2h 和 4h 的时
间间隔提高了克隆胚胎中 H3 组蛋白的重编程效率及牛克隆胚胎体外发育性能和
全程发育能力,降低了囊胚细胞微卫星的 DNA 甲基化水平。上述研究表明,优
化传统核移植中的关键技术环节仍然是提高体细胞克隆效率的重要措施。
(五)选择优势供体或改变供体细胞的表观遗传状态提高克隆效率
虽然供体细胞分化状态与哺乳动物克隆效率是否存在必然联系一直存在争
议,但是仍然有许多研究报道,供体细胞来源、细胞类型、细胞的表观遗传修
饰水平及改变供体细胞的基因表达模式等因素对体细胞克隆效率存在显著影响。
在供体细胞系中,最容易获得的是成体、新生儿或胎儿成纤维细胞系,在猪克
隆供体细胞选择上,相对成体纤维细胞系,胎儿成纤维细胞在囊胚发育率或全
程发育能力方面均表现出明显的优势。Wani 等研究发现,供体细胞的来源和类
型对骆驼体细胞克隆效率有明显的影响。Liu 等用 SSEA3 抗原阳性的皮肤干细
胞作为核移植供体细胞,提高了克隆山羊囊胚发育率和囊胚质量。Zhai 等研究
结果表明,相对胎儿成纤维细胞(FF),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基因
组具有更多活跃性 H3 组蛋白表观遗传修饰(H3K9Ac)和较少的抑制性表观遗
传修饰(H3K9me3),BMSC 来源的克隆胚胎(BMSC-NT)卵裂率和囊胚发育
率显著高于胎儿成纤维细胞来源的胚胎(FF-NT),且 BMsC-NT 胚胎多能基因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