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6 - 动物生物技术与繁殖研究
P. 206

动物生物技术与繁殖研究
                Research on Animal Biotechnology and Reproduction


            安全、规范的轨道。
                (二)从生态伦理学视角审视转基因技术发展
                生态伦理学是从伦理学角度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它要求人类将道德关怀从

            社会领域延伸到自然领域,呼吁人类把人与自然的关系确立为一种道德关系。生
            态伦理学强调,人类应放弃盲目改造自然和疯狂掠夺自然资源的做法,转而追求
            人与自然的同生共荣和协同进步。人们对自然界的理解,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
            过程。在古希腊,人们将自然界看作一个有机整体,看作有生命的存在物:一方

            面,自然界有着比人还要强大的神秘力量,人们尊重它、敬畏它;另一方面,由
            于自然界哺育了人类和各种生命,自然界成为人们心目中的伟大母亲。
                到了中世纪,人们认为自然界与人一样是造物主(上帝)的作品,自然界与
            人共同构成了有秩序的整体世界,自然界具有与人一样的尊严和价值。但自近代

            以来,随着科技的发展,自然界被单纯看作是人们认识和改造的对象,这导致人
            与自然的关系发生扭曲,人们的认识视野与道德约束分道扬镳,由此带来的对自
            然界的冷漠和对大自然的掠夺,必然会导致生态危机的出现。
                地球生态系统是经过长期演化而形成的,系统中的各个物种都是经过很长时

            间的相互竞争、相互排斥、相互适应,才形成了今天的动态平衡关系。一个地区
            的生态系统是如此,整个自然界也是如此。当转基因技术所造成的“新物种”出
            现后,可能会因为环境中没有能与之抗衡或制约它的生物而打破物种间的平衡,
            进而改变当地的生态环境,破坏自然生态系统的整体性。比如,近年来亚洲鲤鱼

            从欧洲进入澳大利亚生物圈后带来的生态灾害。亚洲鲤鱼能耐低氧,适应能力极
            强,而且繁殖率很高,幼体生长也很快,再加上缺乏天敌,他们可以长得非常大,
            有记录的最大亚洲鲤鱼重量可达 50 公斤。在缺乏天敌的环境里过量繁殖,泛滥
            成灾的亚洲鲤鱼对澳大利亚物种造成了威胁。例如,水生植物被亚洲鲤鱼大量消

            耗,本土鱼类产卵环境被破坏,以至于本土鱼种群锐减,难以生存。亚洲鲤鱼不
            仅吃水生植物,还以水生贝类、无脊椎动物为食,以至于这些动物数量减少,生
            物多样性被破坏。可见,新物种的入侵,会导致当地物种种类减少或某些物种的
            个体数量减少,或改变当地的生态系统和生态景观,或使当地生态系统的自我修

            复能力降低。
                生态系统破坏后,可能会导致高温、暴雨、泥石流、沙尘暴等自然灾害,影
            响人们的生活。这些自然灾害会减少粮食产量,污染土壤和水域,使人们的食品



            192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