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7 - 动物生物技术与繁殖研究
P. 207
第七章 动物营养技术发展
安全受到影响,甚至让人们罹患各种疾病。因此,动态平衡、相对稳定的生态圈
对于人们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环境权也是人类的一项基本权利。中国政府于
2021 年制定的《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21—2025 年)》将“环境权利”单独成
章,提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减污降碳总要求,推动绿色发展,构建生
态文明体系,完善生态环境法律法规制度体系,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改善生
态环境质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促进人与自然和
谐共生”。1972 年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上通过《人
类环境宣言》,提出“人类拥有在能够保持尊严和幸福的优良环境中,过自由、
平等和充足的生活条件的基本权利”。
2022 年 7 月 28 日,联合国大会以 161 票赞成、8 票弃权的结果通过了一项
关于环境健康的历史性决议,宣布享有清洁、健康和可持续的环境是一项普遍人
权。只有充分尊重各国各地区人们的环境权,才能构建良好、稳定的生态环境。
随着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农民往往会被迫种植转基因作物,因为相比于传统
品种,转基因作物在农业生产中具有许多优势,如更能抗虫害、产量更高、口感
更好等。如果农民不选择转基因品种,就会在农业生产竞争中处于劣势,甚至会
破产。于是,种子市场逐渐成为转基因种子的天下,而传统的种子和农作物品种
逐渐消失,由此带来的转基因作物的大面积种植和转基因食品的国际贸易,都有
可能破坏某些地区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给当地甚至全球带来生态危机。例如,抗
药型转基因水稻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农药的使用,但由于“基因筛选”的存在,
经过“筛选”而存活下来的害虫会具有更大的耐药性,使得当前使用的农药效果
变差,需要研发具备更优功效的农药以替代当前使用的农药,或增加农药使用量,
造成种植地环境遭受严重的化学污染。此外,转基因水稻产生的根部分泌物以及
花粉、稻穗等也可能残留在土壤中,使土壤中的生物种群受到影响,进而改变原
有的生态平衡。转基因作物的另一个问题是可能导致“基因漂移”,即一个或多
个基因片段从某一生物群体转移到另一生物群体。
以转基因水稻为例,当水稻的野生近缘种被特定的外源基因转染后,如果该
野生近缘种对外源基因的适配度较高,则被转染的杂种个体的生存能力较原有野
生种会有所提升;但当野生近缘种水稻对外源基因的适配度较低时,被转染的杂
种个体则会难以存活,从而使被转染群体规模逐渐减少,甚至导致种植地被转染
群体灭绝。再如,目前我国国内种植的转基因棉花多为 Bt 棉花,它具有一定的
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