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2 - 动物生物技术与繁殖研究
P. 212

动物生物技术与繁殖研究
                Research on Animal Biotechnology and Reproduction


            鉴别动物肉粉中是否掺杂反刍动物骨粉,最终得到准确率为 90% 的模型,为动
            物骨粉的鉴别提供了可靠的方法。Yang 等在鱼粉中掺入其他动物骨粉建立相关
            的近红外鉴别模型,成功区分出所有掺假的样品。动物骨粉掺假不仅影响动物生

            产,而且可能携带传染性病菌,危及动物健康,因此,将近红外光谱技术应用于
            动物骨粉掺假鉴别有重要意义。
                2. 蛋白质饲料掺假鉴别
                为了提高饲料中粗蛋白质(CP)含量,有人在蛋白质饲料中掺入尿素等非

            法产品,增加了蛋白质饲料鉴别的困难性,而通过扫描饲料原料的光谱,利用光
            谱信息的不同区分掺假饲料与原饲料,能快速、准确鉴别饲料真伪。
                冯莉等研究发现,通过近红外光谱技术能够准确、快速并且实时在线分析饲
            料中掺入尿素的含量,提高工作效率。然而孙丹丹等分别建立近红外光谱和中红

            外光谱模型,对掺假豆粕进行鉴别,结果显示,近红外光谱模型预测集识别率为
            99.2%,而中红外模型达到 100.0%,证明了在鉴别豆粕掺假尿素聚合物时,中红
            外光谱技术灵敏度高于近红外光谱技术。Graham 等利用近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
            分别建立了模型,结果证实,这两种方法都能成功快速检测出植物油掺入的其他

            矿物质。
                Haughey 等对比了手持和台式近红外仪鉴别禽类饲料中掺入三聚氰胺的可能
            性,结果发现 2 种仪器测定系数均达到了 0.94~0.99,校正集和预测集相关系数
            分别达到了 0.081%~0.215% 和 0.095%~0.288%。以上研究表明,近红外光谱技

            术在区分蛋白质饲料和掺假饲料样品时,准确率能达到 94% 以上,但仍需要进
            一步研究提升掺假饲料鉴别时相较于中红外光谱技术的灵敏度和手持式近红外光
            谱仪器的准确率。
                3. 霉变饲料鉴别

                霉变是饲料贮藏过程中值得关注的问题,将近红外光谱技术应用于快速鉴定
            霉变饲料对于动物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张强构建了稻谷中霉菌和霉菌毒素快速检
            测的近红外光谱模型,成功定性和定量识别了稻谷中霉菌和霉菌毒素含量,并且
            设计了便携式分析仪,提供了一种全新、便捷的稻谷贮藏霉菌和霉菌毒素实时监

            测方法。Fernández⁃Ibañez 等运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研究建立了玉米和小麦两种
            谷物中黄曲霉毒素 B1 含量的鉴定模型。关于近红外光谱技术应用于饲料原料霉
            变的鉴别,近红外光谱技术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但相关研究仅限于黄曲霉毒



            198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