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8 - 动物生物技术与繁殖研究
P. 208

动物生物技术与繁殖研究
                Research on Animal Biotechnology and Reproduction


            抗虫害性,主要可以防治棉铃虫等。因此,种植 Bt 棉花的农田,不仅可以降低
            化学农药的使用量,也可以使一些有益昆虫(如瓢虫、蜘蛛等)的数量增加。但
            是,在这些良好现象出现的同时,由于化学农药用量的减少,以前能被化学农药

            杀治的蚜虫、盲蝽等害虫数量增加,也可能导致大规模虫害的发生。因此,我们
            应深刻洞见转基因农作物可能导致的环境污染和对生物圈的改变。当代转基因技
            术的发展,必须遵循科技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等基本原则。
                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是相互作用、双向影响的,只有保证两者之间的良性互

            动,才能实现科技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我们既不能因噎废食,简单阻止转基因技
            术的发展,也不能让其任意泛滥,随意改变我们赖以生存的生物圈,而应该系统、
            辩证地看待问题,积极利用转基因技术,让生物圈在动态平衡中逐渐优化和完善。
                (三)从正义伦理学视角审视转基因技术发展

                公平正义是当代社会基本的伦理要求。正义伦理学主要研究实现人与人之间
            公平正义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让人们为所当为,以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和可
            持续发展。人类通过科研实践所创造的生物产品能否申请专利?这是一个人们长
            期争论的伦理学问题。在此争论中,“查克拉巴蒂判决”对现代生物技术的影响

            是划时代的。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科学家查克拉巴蒂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出一
            种可以分解石油的微生物,并向美国专利和商标局提出专利申请,要求对此新微
            生物品种授予专利。但美国专利和商标局认为“生命不属于可授予专利的对象”,
            拒绝了其专利申请。查克拉巴蒂不服,遂向专利上诉法庭提起上诉。专利上诉法

            庭法官们认为,转基因微生物更类似于无生命的化学物质,而不像真正的动植物,
            因此判决查克拉巴蒂胜诉。1987 年,美国专利和商标局就此发表声明,提出非
            自然存在的非人类的多细胞有机体原则上可以申请专利。于是,以往的专利禁区
            被打破,这导致很多转基因种子申请了专利。

                种子行业大量的基因信息不是由转基因种子公司研发出来的,而是广大人民
            群众在漫长的岁月中通过经验积累发现的。但在基因专利制度下,转基因种子公
            司可以对整个种子行业的成果申请专利保护,而农民要使用该专利,就必须出资
            购买转基因种子公司的产品,这便造成了社会公平正义的缺失。更有甚者,转基

            因种子成为专利后,为了让农民连续不断地购买其种子产品,转基因种子公司开
            发出了“终止子”技术,该技术剥夺了农民的留种权。以孟山都公司为例,孟山
            都公司依靠其种业上的技术优势,将转基因技术应用到大豆、玉米、棉花等主要



            194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