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1 - 动物生物技术与繁殖研究
P. 221
第七章 动物营养技术发展
影响。饲料中的化学污染物主要来源于饲料原料,不同生产厂家的饲料配方不同,
使用的饲料原料也不同,因此各批次饲料检测的各项重金属含量也差别较大。
2. 微生物
根据国标的要求,实验动物饲料的卫生项目中微生物指标包括菌落总数、大
肠杆菌、霉菌和酵母数、致病菌(沙门氏菌)。微生物污染会导致动物饲料严重
变质,例如发霉、异味、结块等,引起动物胃肠道、免疫系统疾病等。研究表明,
饲料中的霉菌毒素对动物的机体毒性有肝毒性、肾毒性、免疫抑制、致癌致畸等。
在动物饲料整个生产、运输、保存过程中,均存在微生物污染的风险。在饲料原
料及成品的保存中,要严格控制环境条件,保持干燥、通风、四周间隔空隙。饲
料的运输过程需注意防雨防晒,尽量避免在中途货运仓储长时间堆放。目前大部
分实验动物饲料运输采用一般货运物流,运输途中的有太多因素无法把控,也是
导致动物饲料污染一大诱因。
3. 保障实验动物饲料品质的措施
我们可以通过借助政府部门出台的有关法规政策,逐渐完善饲料和饲料添加
剂的管理条例,首先对饲料原料的质量进行把控,然后对出厂饲料产品的包装、
运输、储存等都应有明确要求,尽可能避免上述检测中出现的化学污染和微生物
污染现象的发生。另外,应提升实验动物饲料品质的意识,基于饲料中检测出不
合格的现象,应引起充分的重视度。实验动物生长发育的良好情况是基于实验动
物饲料喂养的基础上,如果饲料品质得不到保障,后续事宜都无法很好地进展。
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