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4 - 动物生物技术与繁殖研究
P. 24

动物生物技术与繁殖研究
                Research on Animal Biotechnology and Reproduction


            学习、线上学习、实习实训、观摩交流等方式,确保培训实效,在实践中提升养
            殖户的动物疫病防治科技水平和素质。
                完善预警机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兽医社会化服务呈

            现多样性,需要及时获得动物疫情信息,规范动物诊疗,建立覆盖全社会化的动
            物疫情上报信息系统,实现动物疫情信息及时上传。恢复公益性兽医门诊(机构),
            让动物防疫行政部门能实时了解当前国内动物疫情的流行情况,为疫情防控谋划
            和施策提供依据。充分利用大数据、新科技等方式,及时收集动物疫情方面的信

            息,发布疫情流行情况预警,增强养殖场的防范意识。
                提升应急处置能力。根据动物疫情的生物学特点,从根本上杜绝发生几乎是
            不可能的,建立应急处置机制,及时应对处置动物疫情是控制疫病必要措施。出
            台年度演练计划和方案,在动物疫病流行季节来临前或周边区域发生传染病时,

            主动进行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培训演习。实行全员培训,现场开展应急扑杀枪、发
            电机、隔离设置等设备的使用和维护,以训促战,进一步提升每名应急人员的现
            场操作能力和水平。
                充实巩固基层疫情防控力量。稳定防控队伍。基层是动物疫情防控的最后关

            口,关系到各级防疫政策的落实,贯彻执行农业农村部和中央编办《关于加强基
            层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坚持“积极防御、主动治理、人病兽防、
            关口前移”的原则,理顺动物防疫机构和监督机构的职责,考虑畜牧兽医工作的
            特点,每个乡镇基层站配备 3~5 名兽医技术人员,设置独立的办公场所和区域,

            配备生活、办公、检测设备,使专业技术人员能够持续稳定地开展工作。各级动
            物疫病主管部门定期组织开展动物疫病防治技能竞赛,弘扬劳模工匠精神,展示
            兽医行业风采和职业荣誉感。
                鼓励社会化组织参与防控。为克服强制免疫力量不足,解决疫情免疫最后环

            节,全面培育兽医社会化服务,鼓励农民合作组织、兽药生产经营企业、动物诊
            疗机构等组建社会化服务机构,提供疫苗供给、免疫接种、抗体检测等第三方服
            务,有效缓解动物疫情防控体系“缺人、缺物(仪器、设备)”的现实不足,增
            强基层动物疫情防控的整体力量。










            10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