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5 - 动物生物技术与繁殖研究
P. 95

第四章  动物寄生虫病防控






                             第四章  动物寄生虫病防控




                                  第一节  动物血吸虫病防控


                 一、动物血吸虫病的危害


                 血吸虫又叫裂体吸虫(Schistosoma),是一种寄生在宿主静脉中的扁形动物,
             宿主包括多数脊椎动物。血吸虫以中间宿主钉螺为媒介,其毛蚴感染钉螺并在其
             体内发育成尾蚴,潜伏在温湿度适宜的水体中,当动物接触到存在血吸虫尾蚴的
             水源时,则通过皮肤或口腔进入动物体内寄生发育和繁殖。患病动物常见严重痢

             疾、食欲消退并逐渐消瘦、幼畜生长发育迟缓、抗病能力下降,若治疗不及时有
             可能出现死亡。

                 二、动物血吸虫病的防治难点


                 血吸虫病之所以易发难防,主要与血吸虫的生物特性、传播和寄生条件、防
             治措施不当等有关。其一,血吸虫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其虫卵发育快速,寄生能
             力非常强,可在宿主体内长期寄生。该病不仅具有一般传染性疾病的基本特征,
             还具有非常广泛的可感染受体,目前已发现和证实至少 40 余种动物都是血吸虫

             病的侵害主体。其二,血吸虫的中间宿主钉螺分布普遍,钉螺广泛存在于温湿适
             宜的水域环境中,为血吸虫创造了很好的寄生条件,同时被血吸虫污染的钉螺水
             域,也是动物饮水、休憩的重要场所,这为血吸虫提供了非常便利的传染条件。
             其三,人类在血吸虫病的防治过程中忽视了动物血吸虫病的传染危害性,往往重

             视人类自身防护工作,而对动物健康不够重视,尤其是不注意动物养殖、生活环
             境的卫生处理,致使动物排泄物造成水源和食物污染,形成交叉传染。

                 三、动物血吸虫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要想有效防控动物血吸虫病必须在掌握血吸虫病流行情况基础上,立足本地
             动物疫病防治条件,在政府、血防机构、养殖户、企业等主体的共同努力下采取



                                                                                     81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